一条黄河,映照出白银区的生态“金名片”,也承载着白银区的“旅游梦”。近年来,白银区坚持以“文化活区、旅游强区”为目标,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黄河文化、农耕文化、工矿文化,逐渐形成了以白银黄河大峡谷、黄河湿地公园、黄河湾·林栖水乡等为主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盛夏时节,走进白银区一座花团锦簇的小村庄,一条水渠穿过村庄中心,院落错落有致,村外小径两侧树木葱茏,村子一侧黄河奔腾东流,另一侧远山守护,仿佛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照进现实。这座能激发文艺爱好者灵感,处处充满诗意的村庄有个美丽的名字——“花村·顾家善”。
顾家善村党支部书记顾克能介绍,顾家善是个透着独特历史文化韵味的地方,至今村子已有600多年历史。村民们一直保留着种花、爱花、养花的习俗,故称为“花村”。
这个村落,还被誉为白银人的“江南水乡”。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顾家善以乡愁为魂,不断挖掘黄河文化、民俗文化、花卉文化等,突出乡村田园景观和村落形象,打造了沟沿文化巷、滨河苏堤、黄河水车等特色景观,满足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体验。
提起顾家善村的发展,顾克能难掩自豪:“20世纪80年代,顾家善家家都是万元户,附近村的姑娘以嫁到这里为荣,如今随着村集体大棚种植、旅游经济的发展,村民人均收入2.24万元,幸福指数杠杠的。”
在村子的边缘,一座石头垒砌的大棚静静伫立在一角,村委会工作人员说,这是甘肃省第一座温室大棚,是村里一位老人从外省学习技术后回来搭建的,从此温室大棚进入甘肃广大乡村。
如今的顾家善,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100个特色村、“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一系列称号。
“因为四季有景,外地人来这里旅游打卡早已不是新鲜事。”顾克能说,随着旅游业发展和顾家善名气越来越大,旅游高峰期有1.6万至2万人来打卡,游客主要从周边及相邻省份来,也有外国游客光顾,农家乐收入达10万元,当地旅游发展热起来了。
如今,白银区已形成了花村·顾家善、白银黄河大峡谷、黄河湿地公园、大坪凤园花海、黄河湾·林栖水乡等为主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在农文旅的融合发展下,白银区全域旅游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全区现有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3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3个,乡村旅游产业规模逐年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