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戎镇:于细微处创新基层治理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来,静宁县威戎镇从细微之处着手,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激发治理活力,让群众真正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得到方便和实惠。
规范阵地发挥“大作用”
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人员、有牌子、有制度、有设备“六有”标准,规范化打造镇区综治中心,一次性配齐办公设施,设置人民调解室、民事直说室、德治讲堂等,建立矛盾纠纷联调、产业发展联动、民生事务联抓、环境问题联治、社会治安联管、平安建设联创等6联工作机制和综治中心8项工作制度。开辟了多元化矛盾化解渠道,使村里的大事小情能及时解决。
德治教化管出“好风气”
依托“道德讲堂”,每月围绕文明礼仪、人文历史、法律常识等内容开设课程,特邀专家定期讲、党员干部轮流讲、身边典型带头讲,通过灵活时段教学、课程搭配服务,“按需授课”提升居民素质。依托“文化展览室”,开展书画教学,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推动民间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依托“积分超市”,由村“两委”统一管理,制定《“积分超市”积分兑换奖励办法》,制定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15大类30小项文明行为积分细则,每月群众凭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用品,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遏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涵养文明乡风。
民事共议议出“新气象”
村上组建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爱心扶助会、乡贤理事会、村务监督会和共管共享理事会“六会”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教师医生、返乡青年等各界人士参与乡村治理,开展矛盾联调、社区警务、安全生产、科普培训等服务,依托“民事直说室”打造镇村事务“百家论坛”,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论坛召集人,通过居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形式,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