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城关镇水泉村“四微”工作法速记

发布时间:2022-12-19 15:25:04     来源:甘肃法制报

治理有温度发展有速度

——泾川县城关镇水泉村“四微”工作法速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张小锋

近年来,泾川县城关镇水泉村积极探索城中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四微”工作法,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引擎,全力打造智慧水泉,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微网格”画出同心圆

按照“居住相邻、关系融洽、易于集中、便于服务”的原则,水泉村创新构建了“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位一体的党建联动新模式,划分5个小网格,由党员干部牵头,集中开展了“四见四知”(即“见楼知户、见户知人、见人知名、见名知情”)活动,建立了村域内常住人口档案,详细登记了居住人口信息145户580人,用心绘制了以村党支部为中心的党群齐心“同心圆”,有效解决了群体复杂化价值多元化利益关系层次化问题。

“微服务”架起党心连心桥

水泉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解决群众的小事着手,紧盯关心关爱“三留守”人员、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牵头成立了各类公益服务型社会组织3个,定期组织开展组内互助、法律咨询、代办服务等便民利民的“微服务”志愿活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20多项,缓和邻里矛盾,融洽邻里关系;鼓励村内成功人士带头创办小微企业2个,开设门店6间,设立党员先锋岗,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为失地群众实现再就业提供岗位67个;围绕共治共享,开展移风易俗活动3场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团结一致。

“微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

水泉村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投资20万元新建68㎡综治中心,投资10万元建成“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汇聚智慧党建村务管理、便民服务等十大功能模块。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乡贤“五老”、社会工作者等力量的积极性,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汇报、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形势、协调解决重要事项、安排部署工作。在办理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和诉求事项时,与进驻单位、涉事相关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对纠纷事项进行集体协商、用协商达成共识,群众的“气”顺了,事情更好办了,协商中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取得了好的效果。综治中心建成以来有效解决矛盾纠纷12起。

“微监督”铸造最强护航舰

水泉村综治中心负责本级网格员的管理和考评,督促网格员做好本村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便民服务、治安巡防、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应用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做好涉及社会治理的信息数据录入,及时处理监测预警信息、办理交办反馈事项,建立实时动态的人口、网格员、社会组织、调解力量、巡防队伍等基础信息库,加强日常管理监督。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