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 敲开“幸福门”
——崆峒铁路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铁路社区把“办实事、解民忧、促民生、暖民心”贯穿始终,依托载体先行、携手参与、共建聚力等服务理念,聚焦居民关切事,下好治理“先手棋”,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文明城市创建助力增效。
载体先行
为基层治理护航
铁路社区以党支部为核心,依托网格化管理,按照“居民自治、共建共享、彰显特色、务求长效”的原则,从“聆”处落实,通过综治e通手机、便民服务“易”站、党建联席“议”站、红色诊所“益”站等平台,探索红色党建引领服务、绿色民情传递服务、银色关爱老人服务、蓝色健康成长服务、金色文化提升服务的“五色志愿服务”,实现以小事为抓手、生活为平台、居民为主体、参与为核心、自治为途径的“微治理”,确保组织覆盖零盲区、党建引领零死角、联系群众零距离、共建共享零缝隙。
携手参与
为基层治理赋能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充分调动物业、业委会、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发挥“带头人”“明白人”“热心人”作用,打造“红小二”志愿服务队,形成全民总动员、全员齐参与的社区治理“贴心”模式。通过聆听社区热心党员、群众,搭建社区与居民沟通桥梁,着力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关心、关注“关键小事”。截至目前,针对铁路小区旧楼改造中凸显出的实际问题,已通过“座谈+现场”形式召开居民议事会15次,反馈解决铁路小区问题16件,调解居民纠纷68件,协助施工队协调解决问题86件,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和潜力。
共建聚力
为基层治理扩局
为进一步服务居民群众,凝聚红色“聆聚力”,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带动共建单位、创城包抓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让他们了解社区职能、融入社区网格、关心社区居民,细化“共建协议”,服务“量体裁衣”,网格服务、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幸福来敲门”“周五有约”环境靓新颜,“6·5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宣讲进校园,“寒冬送暖、凝聚民心”走访慰问等活动,从细微处入手凝聚微力量、发现微问题、解决微心愿、开展微议事、实施微行动、实现微治理,通过党员志愿服务,融洽党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把社区变成群众愿来、想来、爱来的人气聚集地,提高居民群众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