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和谐味更浓了
——泾川县飞云镇南庄头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记
南庄头村快速调解一起地畔纠纷(9月26日拍摄)。泾川县委政法委供图
近年来,在泾川县委政法委的大力帮扶和飞云镇党委的领导下,南庄头村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创建“平安村”目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力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为全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实网格创新提升调解能力
飞云镇党委政府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契机,从村组干部、党员、村辅警、农村“法律明白人”、教师和社会乡贤等中遴选7名网格员、15名网格信息员,29名党员作为联络员,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群。
在矛盾纠纷调处上,借鉴“枫桥经验”,创新“一门受理、三调联动、四级调处”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法,充分发挥网格联络员人缘、地缘等优势特点,将网格联络员纳入全镇村级调解委员会队伍,参与网格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同时,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群,基本实现了全域全员全覆盖,使80%的矛盾纠纷在谈话拉家常之间化解于无形之中。
四级调解调出乡村和谐稳定
“感谢你们,帮我们解决了难题。现在我跟邻居的关系也缓和了。”南庄头村的李大爷笑着说。
不久之前,李大爷与邻居发生了土地界址纠纷,双方始终坚持各自观点,不肯退让,互不相让的僵持让土地生产一直被搁置。于是,李大爷将和解的想法告诉了网格员,希望能得到帮助。网格员马上把李大爷的想法告诉给他的邻居,但双方对调解结果未达成共识,于是网格员将此事上报给镇党员联络干部,通过镇村的共同调解,促使双方同意土地界址纠纷解决方案,最终形成调解协议,邻里关系也和谐了。
飞云镇探索出的“村干部受理→联村干部处理→分管领导办理→党政主要领导审理”四级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真正调出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群众参与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南庄头村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议事机构的作用,深入开展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格联络群,全面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平安创建、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格局。
“现在村上打牌的少了、邻里闹矛盾的少了,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次也增多了,乡村和谐味更浓了。”南庄头村副主任张广太介绍道。
自运用“四级调解”机制以来,南庄头村共受理调解案件25件,调解成功2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增强。(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通讯员 王思凡)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