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化解民忧——泾川综治中心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速记

发布时间:2025-10-27 09:43:41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今年以来,泾川县综治中心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城乡的每一处“神经末梢”,一支支网格员队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交出深化基层治理的暖心答卷。

做民情民意的“活档案”

“网格虽小,装着家家户户;步数虽多,连着民心。”这是所有网格员的共识,也是泾川东街社区网格员路庆艳的工作信条。她负责的网格有403户、582人,辖区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为全面掌握困难群体就业需求,充分发挥网格员“前端触角”作用,通过走访,摸清底数,将辖区内人口状况、就业情况、特殊需求一一录入“陇情E通”系统,实现入户走访率100%,成为辖区名副其实的“活档案”。在泾川县像路庆艳这样通过社区精准摸排实现就业的“铁脚板”随处可见。

网格员的工作虽然平凡而琐碎,但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日常工作涵盖了居民信息的采集、社情民意的收集、政策的广泛宣传、矛盾纠纷的调处,以及便民利民的服务和日常的巡查走访等众多方面。

今年以来,泾川县以“小网格”为治理单元,将服务、责任、担当融入网格的每一个角落,让网格员成为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民生服务员,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让“小网格”释放出基层治理的“大能量”。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有困难找网格员”已成为群众的口头禅。泾川县丰台镇南堡子村网格员景倩梅为解决村民反映的道路坑洼连绵,影响日常出行和安全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组织实地勘查,紧急协调砂石材料,利用雨歇间隙迅速施工,100米的泥泞土路,在短短时间内“烦心路”变身“幸福路”,解决村民雨天出行难题。

今年以来,泾川县着力破解“行动难、操作难、认证难”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理念,持续提升便民服务质效。社区每位网格员主动承担起养老认证代办、政策解读等服务,让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少跑腿、不跑腿,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平凉·平安键”实名注册达10.5万人,通过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网格接单、办结销单”的服务模式,让网格员的服务更精准高效,针对生活困难的纠纷当事人,对接民政、人社等部门,落实低保申请、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办理群众诉求4203件,解决实际问题212件。从帮独居老人代购药品,到为残疾人办理补贴,网格员用一件件“小事”让群众“幸福感”更加饱满。

做社区治理的“百事通”

近日,泾川县罗汉洞乡两村民因宅基地归属引发争执,在网格员调解无果的情况下,罗汉洞派出所充分发挥警调对接机制效能,成功化解矛盾纠纷,以高效务实的基层治理举措,筑牢了辖区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警网联动’在于发挥‘1+1>2’的聚合效应。”泾川县罗汉洞党委书记武菲介绍说,警网融合后,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警”,网格员作为社区治理的“活地图、百事通”,能最早发现苗头性问题,从而得以早日介入化解。同时,变“单打独斗”为“群防群治”,面对复杂的矛盾纠纷,民警的权威性与网格员的“人情味”相结合,调解效果倍增。此外,延伸服务触角,提升管理效能,对于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服务等,网格员负责日常走访登记,民警则进行精准核查,既提升了管理效率,也增强了服务温度。

当“警网联动”深度融合,彰显的不仅是“服务+管理”的提质增效,更是一站式解决民生需求的现实需要。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更在密切警民联系、提升群众满意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