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矛盾化解 暖心服务群众
一一泾川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泾川县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紧扣“矛盾化解高效化、风险防控精准化、服务群众暖心化”工作目标,协调多方力量,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纠纷调解等功能,推行“一窗受理、联动处置、限时办结、跟踪反馈”工作闭环,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矛盾有人管、难题有人解、权益有保障”。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今年,综治中心已全面完成搬迁改造,功能更加完备,布局更加合理,群众诉求能‘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泾川县综治中心主任孙海涛表示。
据了解,泾川县综治中心围绕规范化建设总体要求,推动14个乡镇全部建成综治中心,实现县域内综治中心全覆盖,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个村落、每条街巷。从农村宅基地纠纷调解到城区物业矛盾化解,从政策咨询引导到特殊群体帮扶,从婚恋家庭纠纷调解到邻里纠纷化解,遍布城乡的综治中心已成为回应群众诉求的“第一窗口”,推动平安建设的“前沿阵地”。
县综治中心统筹整合公、检、法、司等6个部门45人常驻,住建、人社、民政、卫健等10个部门20人轮驻,实现调解和解、公证仲裁、司法确认、诉讼立案、信访服务、行政复议等“一站式”办理。目前月均接待群众120余人次,事项办结率超98%。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8月21日,泾川县综治中心传来一阵舒心的笑声,县城某小区5楼与6楼的业主紧紧握手,困扰双方多日的漏水纠纷终于得到圆满解决。这起由开发商供水管道渗漏引发的邻里矛盾,在多个部门的协同努力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泾川县综治中心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设立9个专业化调解室,组建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16支专项调解队伍,聘请3名专职调解员常驻,建立由77名行业专业人员和6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县级专家库。通过“三调联动”机制,推动调解与诉讼、仲裁等衔接,形成“一站式”解纷平台。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将221个村(社区)划分为317个综合网格,择优确定317名专职网格员,负责信息采集、矛盾排查等工作,建立“每月集中培训、季度业务考核”制度,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高效回应群众诉求
“不动产权证拿到了,多年的期盼终于有了着落。”近日,居民王某将一面锦旗送到县综治中心,表达感激之情。
2022年王某在县城购置了一套住房,因多种原因开发商未协助办理房屋不动产权证。县综治中心受理王某诉求后启动联动机制,通过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多轮多方会商与核查,最终为王某在15个工作日内办好了不动产权证。
今年以来,泾川县综治中心建立“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模式,制定16项规章制度,明确群众接待、事项受理等全流程规范。实行“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管理”机制,群众来访或线上事项由引导受理区登记,分流至相关部门办理,进度实时跟踪、结果及时反馈。同时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高效回应群众诉求。
打造智能化信息平台
“有了这个‘智慧大脑’,辖区的治安状况尽在掌握,一旦出现问题,处置起来又快又准!”泾川县综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一边熟练操作智慧综治平台一边说。
今年以来,泾川县综治中心统筹规范运行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陇情E通平台和“数字平凉·平安键”平台,打造线上可流转、流程可追溯、进度可感知、数据可分析、领导可督办、群众可监督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可随时查询群众诉求办理进度、矛盾纠纷调解情况、社会治安动态等信息,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同时,通过科技助力、数字赋能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全县建成89个智慧安防小区,已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数据信息共享。群众可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咨询、投诉、申请调解等业务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