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高额彩礼 推进移风易俗】灵台:党员带头抵制高额彩礼

发布时间:2025-08-15 15:25:41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党员带头抵制高额彩礼

一一灵台草脉村两场婚事引领新风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在灵台县什字镇草脉村,共产党员王安宝一家用两场特殊的婚事,为乡村婚俗改革写下生动注脚。王安宝嫁女儿坚持“零彩礼”,娶儿媳将彩礼降至1万元,省下资金助力子女创业发展。这一打破陈规的举动,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什字镇掀起移风易俗的层层涟漪。

让两场婚事打破数年旧俗

  王安宝带头示范、躬身践行,从自己做起,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做,少随礼、少办酒、简办事、不铺张浪费,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

  儿子结婚时,他主动邀约对方家长恳谈:“孩子们结合是为了更幸福地生活,不能让他们的日子毁在高额价彩礼上,彩礼给你1万元,剩下的钱留给小两口创业!”

  面对亲家“没面子”“太另类”的质疑,王安宝态度坚定:“旧习俗不改,年轻人永远背着债过日子。”

  最终,一场没有奢华酒席,没有豪华婚车的简约婚礼成功举办。

  几年前,他嫁女儿时更是未要彩礼,成为全镇首个“零彩礼”嫁女的农村党员。两场婚事节省近15万元,转化为子女发展养殖产业的启动资金。

让村规民约凝聚自治共识

  作为一名党员,王安宝深知个人示范需转化为制度力量,他积极向村委会提议将“彩礼不超过6万元”“婚宴控制在20桌内”写入村规民约,并获全票通过。同时,王安宝协助组建红白理事会,全程介入婚丧事宜,推行“事前劝导、事中监督、事后评议”机制。以此为基础,他曾成功调解村民张某因18万元彩礼引发的婚约危机,最终以2.8万元促成美满姻缘。

  “少要彩礼不是寒酸,是为孩子减负!”在一次次宣讲会上,王安宝用自家实例算清“经济账”与“幸福账”,带动37户家庭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村比村,户比户,党员比干部。我们要以身作则,在村里形成一种正向引导的风气。”王安宝说。

让文明乡风之路“亮堂堂”

  今年以来,为根治“彩礼依赖症”,王安宝号召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参与硬化村道、新建文化广场,举办“文明家庭”“低彩礼模范”评选,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将省下的彩礼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

  “现在大伙明白了,钱投在产业里比扔在彩礼上实在!”村民马彩霞感慨道。

  王安宝家庭获评县级“移风易俗模范户”后,其经验迅速辐射全镇,什字镇推广“草脉模式”,27个村制定彩礼限额标准,完善村规民约,成立镇级“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宣讲小分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最新理论、相关政策及利害关系讲清楚讲透彻。

  “破除旧俗就像移山,党员干部带头挖第一锹土,群众就会跟着刨开整座山。”王安宝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什字镇移风易俗的真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