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高额彩礼 推进移风易俗】崇信移风易俗改革引领婚嫁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5-08-11 09:29:49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从“彩礼攀比”到“幸福比拼”

——崇信移风易俗改革引领婚嫁新风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以前总觉得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看着身边的年轻人‘零彩礼’结婚,日子却过得踏实红火,才明白幸福不是靠彩礼撑场面。”崇信县木林乡崖窑村党员王粉琴看着女儿的婚纱照,感慨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崇信县多部门联动,通过“宣传引导、制度约束、典型带动、群众参与”四维发力,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融入家风建设、基层治理,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的新实践,让文明新风尚在崇信大地落地生根。

弘扬新风破陋习

“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在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的婚恋新风宣传栏前,村党支部书记朱红顺给村民讲解抵制高额彩礼倡议。婚嫁新风有了明确指导和判断标准,这是崇信县治理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从根源上遏制高额彩礼,崇信县出台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问题治理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彩礼上限、宴席标准、随礼金额”等“硬杠杠”。组建由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乡贤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建立了村级婚姻劝导员队伍,全程监督婚丧嫁娶流程,对超标操办家庭进行劝导教育。

截至目前,全县84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将彩礼标准、婚丧简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了“一约四会”组织人员和具体职责,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宣传引导入人心

“要房要车要存款,不如小两口踏实干……”傍晚时分,锦屏镇梁坡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小品《彩礼风波》正上演,台下观众拍着大腿笑,眼角却闪着泪光。

这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受到了群众的点赞。“我们特别注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崇信县文联主席李桂红告诉记者,近年来,县里组织创作了《彩礼风波》《新婚俗》《甜蜜陷阱》等文艺作品,通过快板、小品、短视频等形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

“有的群众还存在‘嫁女儿收彩礼天经地义’‘彩礼越高越有面子’的陈旧观念,我们通过多渠道宣传引导,同时在子女谈婚论嫁前期提前介入,宣传移风易俗政策,摆事实讲道理。”锦屏镇党委副书记章冰说,通过算“经济账”“幸福账”,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高额彩礼的危害。

为了让“抵制高额彩礼”观念深入人心,崇信县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线上利用县融媒体中心“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推送《抵制高额彩礼》等专题报道32期,制作“喜事新办”宣传短视频46条。线下,组织“文艺轻骑兵”下乡演出58场,通过秦腔小戏、情景剧等形式揭露高额彩礼的危害,发放宣传册2万余份。

榜样力量引风尚

“我们结婚时没要一分彩礼,现在靠自己的双手经营小生意,每月收入稳定,把日子过红火比啥都强。”黄花乡的“零彩礼”新人温勇勇和李娜,如今已经成了亲友眼中的“模范伉俪”。

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崇信县每年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重点表彰“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各行政村(社区)道德评议会定期评议身边移风易俗模范,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通过榜样力量带动社会观念实现彻底转变。

此外,崇信县还鼓励机关干部、党员带头践行婚俗改革,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抵制高额彩礼 倡树文明新风”集体承诺,带头践行婚事简办、喜事新办要求。“作为党员,更要带头抵制高额彩礼,为群众作表率。”县城市社区党员关宏强说,女儿已到了适婚年龄,作为父亲将把年轻人的幸福作为首要选择,不让高额彩礼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绊脚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