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的‘寸步不让,’到综治中心调解室里的‘各退一步’;从村民口中的‘咽不下这口气’,到协议书上的‘双方自愿和解’……”这是灵台县梁原乡推行“逢事说事・接诉即办”议事协商机制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梁原乡为畅通民意表达、化解矛盾纠纷、激发自治活力开辟了新路径,探索推行“逢四说事・接诉即办”议事协商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成功搭建起一个村民广泛参与、让“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管,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说了算”的事务实体平台。
搭好平台 让群众有处说
“大家看,这边道路淤泥已被清理干净了。”7月14日上午,村民在“逢四说事・接诉即办”议事平台上“说事”,下午村“两委”便组织召开会议与村民商定方案,着手对排水渠进行清理。这样的“说事”场景,对于梁原乡东门村群众来说习以为常。
梁原乡积极搭建“逢四说事・接诉即办”议事平台,为村民提供表达诉求、参与村级事务的新渠道。村级平台全覆盖。13个村(社区)全部设立乡村说事室,依托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评判是非、说事解题。镇级平台解疑难。对在村级解决不了的难题,由乡综治中心统筹,镇党委书记牵头,定期通过乡镇级“逢四说事・接诉即办”协商议事平台进行针对性化解。推行“微治理”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村民微信群”,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为村委提供了取信于民、化解纠纷的新办法。
建好队伍 让事情有人管
梁原乡通过组建由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乡贤、党员、网格员为主的矛盾化解专职队伍,积极推行“逢四说事・接诉即办”模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老弱病残孕等对象重点走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动态更新网格信息,为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治理夯实基础。将全乡科学划分为若干基础网格,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1名、网格员19名、人民调解员79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公共服务等基层治理方面的问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网中结”的目标。
同时,13个村搭建覆盖全乡“网格—居民”微信群,使乡镇接收群众意见更进一步、解决群众难题更快一些、服务基层治理更深一层,切实保障“村民有话有处说,乡村有事有人管”,实现让农村风清气正,和谐有序。
建好机制 确保矛盾不反弹
梁原乡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机制建设,创新提升“逢四说事・接诉即办”机制,依托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坚持值班制度,接待群众“不打烊”。乡镇领导干部按照坐班接访安排,每天在乡镇说事室接访说事;包片领导每周三进村(社区)开展一次说事日活动;各村(社区)建立值班制度,周末、节假日由值班领导负责做好接访说事工作。坚持随说随办,说事办理“不停板”。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大事急事或紧事,说事活动可以随时开展。对每件说事事项,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化解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原则上在2天内即可办结。
“每个月我们乡都会不定时抽出一天的时间开展‘村民监督日’活动,通过村民结对提醒,能现场回复解决的当场处理,不能现场处置的同步建立台账,逐级反馈整改落实,最迟3日须进行整改落实。”梁原乡党委纪委书记周方伟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