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和美新画卷】平凉: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25-07-11 15:46:44     来源:甘肃法治报

古灵台一景。 灵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多元解纷“桥头堡”、社会治理“晴雨表”。近年来,平凉市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始终把事前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风险评估立在“最前端”,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由“单元分散”向“融合协同”转变。

  按照市级中枢、县级平台、乡级阵地、村级触角的功能定位和“多中心合一”的发展理念,平凉市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1670个。规范优化县级“综合服务、多元化解、指挥调度”功能、乡级实战实效阵地建设,开设群众接待窗口118个,建成金牌调解室、个人调解室、类案调解室27个,速裁快审厅4个,心理咨询室7个,配齐配强工作人员344名、专职化调解人员372名、社会心理服务专家58名。有效整合“阵地、功能、人员、机制”,规范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全面推行“一体化”运行“一站式”办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制度,确保群众“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将一件件“揪心事”“烦心事”办成了“暖心事”。

  平凉市全面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治理模式,优化调整网格2820个,配备网格员2820名,调度指挥网格员做好每日巡查走访、掌握社情民意等工作,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同时,各级综治中心深入推进诉调、警调、访调对接,对能流转的民商事纠纷和全量矛盾纠纷类警情“应流尽流”,全力推动访调场所对接、程序对接、数据对接、力量对接、责任对接,最大限度节约司法资源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有效解决显性矛盾纠纷“倒金字塔”式结构问题,实现了矛盾纠纷“排得出、化得掉、控得好”。

  与此同时,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坚持以“退休法官+”方式选聘人民调解员,全力打造体系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调解平台,通过“流动工作站”“巷道会”“田间地头会”等形式,做实做细“三调对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将各类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后分类录入系统,自动触发红、橙、黄、蓝四色预警,实行清单管控、过程把控、时限掌控,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