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税务:以“绣花功夫”织密征管网络

发布时间:2025-05-08 11:04:43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一开春,平凉市两级税务部门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围绕省税务局“1234”实践路径,创新推出“1455”落实举措,将“强基工程”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在数据治理、申报管理、协同监管等领域精准发力,以“绣花功夫”织密征管网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动力”。

(WAQEY发网站 配图1)平凉税务:以(40583458)-20250508110951

崆峒区税务局业务骨干向办税人员辅导税收政策和实务操作。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李维琴 摄

构建强基“路线图”

  “推动‘强基工程’落地,关键要找准‘坐标系’,画出‘作战图’。”平凉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立足本地税源结构与征管实际,平凉税务提出“1455”工作思路,即以夯实税费征管基础、建设效能税务为核心目标,聚焦基层税源征管、分级分类风险管理、顽瘴痼疾治理、新兴领域监管四大关键点,夯实申报、规则、数据、岗责、管理五项基础,坚持政治、目标、集成、问题、减负五种导向,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路径清晰”的推进体系。

  在崆峒区,“1365”落实举措成为强基工程的“特色密码”。围绕“一条主线”谋划全局,锚定税费业务、疑点任务、数据共享“三个协同”,聚焦日常税源管理、顽瘴痼疾治理等“六个抓手”,强化申报质量、数据治理等“五项基础”,构建起全链条、立体化的征管体系。泾川县税务局则推出“2344”措施,通过夯实申报管理与数据治理基础,聚焦三类重点纳税主体,落细分类分级管理等四项措施,强化组织、机制等四种保障,让强基工程在县域经济中生根发芽。

激活征管“新引擎”

  走进崆峒区税务局数据治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勾勒出税收征管的动态图谱。“以前基础数据质量不高,错误数据频发,现在通过建立数据准入门槛、优化校验规则,数据准确率提升了30%。”崆峒区税务局征收管理股股长王楠介绍,平凉税务以数据为“画笔”,绘制征管新图景:一方面,对内部外部数据资源进行“大起底”,建立数据“一本账”,实现信息共享互通;另一方面,针对申报管理环节,推出“申报前精准辅导、申报中智能审核、申报后抽查核查”的全流程管理模式。

  在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平凉子公司,税务部门的“数据服务”成效显著。依托数据治理成果,税务干部精准识别企业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领域的税收优惠需求,辅导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税务部门的数据分析就像‘指南针’,帮我们用足用好政策,去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就减免税款超千万元,让我们更有底气投入全球首个水泥窑尾烟气碳捕集纯化项目研发。”企业财务负责人感慨道。

(WAQEY发网站  配图2)平凉税务:(40585017)-20250508110641

崆峒区税务局业务骨干走进企业,现场辅导税收政策。平凉市税务局供图

打造服务“共同体”

  “以前风险应对各自为战,现在通过协同机制,任务统筹更高效,应对质效提升明显。”泾川县税务局征管股负责人介绍。针对风险应对机制衔接不畅、任务统筹不足等问题,平凉税务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共治格局。在泾川县,税务部门将机关股室从“传达室”转变为“作战室”,成立分类分级管理小组,通过“派单式”作业,实现风险任务精准派发、高效处理;崆峒区则以流程优化为突破口,实现税费业务、疑点任务、数据共享的“三个协同”,推动征管效能大幅提升。

  在元顺建筑公司,协同服务带来的便利让企业财务郭红丽赞不绝口。“税务部门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一企一策’辅导,不仅帮我们解决了跨部门业务难题,还针对建筑行业特点,梳理了增值税预缴、成本核算等涉税风险点,让我们发展更安心。”这种多部门协同的服务模式,正成为平凉税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