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口司法所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2名个人分别被省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授予政法楷模及“八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称号;
打造东华镇“书记接待日”、策底镇“三三三”工作机制、河西镇“周二群众说事日”等30余个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亮点;
……
2024年,华亭市交出一张高质量的政法工作“成绩单”。全市政法系统认真落实平凉市政法工作“1155”年度计划和华亭市委“攻坚大项目、全域优环境、提档惠民生、善治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笃行不怠守平安,创新善治谱新篇,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于城市而言,平安是发展的基石;于群众而言,平安是幸福的保障。
“谢谢你们帮我保住了‘养老钱’,以后我一定会引以为戒、注意防范电诈!”2024年12月16日,华亭市公安局砚峡派出所及时出警,识破一个“百万保障”骗局,为群众保住了16万余元的“养老钱”,当事人朱某连声道谢。
2024年,华亭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开展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力推进各领域风险隐患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有效推进主动创稳提质增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748件,化解成功率99.75%,有效防范了各类不稳定问题的发生。
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农烟油”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和打击力度。全市刑事案件、行政(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1%、24 %,有力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一起矛盾纠纷在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的联动调解下圆满化解(2024年7月3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摄
基层治理形成合力
一线走访、发现问题,掌上输入、协调解决……对于华亭市城市社区网格员李女士来说,拿着手机走访网格,及时发现问题,线上记录反馈,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走访中,他发现安全隐患,解决邻里矛盾纠纷,成了居民的贴心“大管家”。
2024年以来,华亭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在多个乡镇,积极搭建群众沟通平台,像上关镇上关村的“板凳夜话”“板凳议事堂”,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间,利用夜晚闲暇时间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倾听大家在生活、生产中的难题,共同商议解决办法。这种形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让群众切实参与到基层事务的管理中,激发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全市推进综治中心、“三调对接”机制、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实行挂图督战、定期调度、跟踪问效、销号管理工作闭环,通过“三调对接”机制化解矛盾纠纷1424件,调解成功率100%。
法治保障握指成拳
“现在办理证件越来越方便了,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现场很快就办好了……”前不久,在华亭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完业务的市民石涛说。
2024年,华亭市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创新司法便民措施,大力推进“互联网+政法服务”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站式”政法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动“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政法部门与23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对口联系机制,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法治体检”和“送法进企业”活动200余(场)次,打造法治文化广场12个,便捷高效的司法为民体系进一步完善。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办理“两轻一免”案件61件、柔性执法案件952件;针对未成年人和妇女儿童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6份,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3件;网上受理民商事立案1157件,减、缓、免诉讼费110447元,落实司法救助4案9.5万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