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装上“法治引擎”

发布时间:2024-11-28 11:18:58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为高质量发展装上“法治引擎”

一一平凉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平凉市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全方位推进、全链条监督、全要素审查、全时空服务,持续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装上“法治引擎”。

破解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重要法治部门,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

  “今年以来,平凉市司法系统主动服务中心大局,着力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平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喜成介绍说,全市组织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政府守信践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案”“挂案”清理、现实矛盾攻坚化解、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明确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领域重点任务13项,进一步靠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

  与此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对龙头产业、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支持力度,通过“真金白银”的惠企措施,精准直击企业生产中的关键难题,主动靠前服务,让企业“少跑路”,全力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意度。

行政执法监督全链条发力

  “包容监管政策让我们不至于为一点小失误付出高昂的代价。”日前,在得知不予处罚的结果后,平凉市一家医疗器械经营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执法人员的帮助和引导,给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

  今年以来,平凉市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推进行政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两轻一免”动态清单,对重点行政执法单位及各县(市、区)开展专项督查12次,评查行政执法案卷13251件,办理柔性执法案件22039件,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对涉企复议案件坚持“应查尽查”“应听尽听”,及时纠正“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涉企不当行政行为,有效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扰,让监管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截至目前,全市依法办理涉企复议案件53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60余万元。平凉市某生猪定点屠宰厂不服市某局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案入选全省十佳行政复议优秀案例。

合法性审查助推法治赋能

  平凉某运输企业一因违法行为,不仅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而且收到《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合规建议书》,让企业在充分认识到错误的同时,为企业今后改进管理、堵塞漏洞指明了方向,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这得益于平凉司法局和市发展改革委推行的涉企执法“三书同达”工作机制。

  为加强涉企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着力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从源头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平凉市不断加大合法性审查力度,重点审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法定程序履行情况,注重听取涉及企业、行业商会协会意见,确保涉企文件合法合规、更接地气。今年以来,梳理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文件352件,确定修订4件,废止18件,力求实现“清理一件、规范一片”的社会效果。

提供全周期法律服务

  “你们看一下,这是损失清单、赔偿项目和相关赔偿金额,是否合适。”在崇信县锦屏镇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人员依法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并向双方当事人确认了情况。

  今年以来,平凉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制定完善合同170余份,走访企业197家,开展法治体检167场次。组建“九大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团队,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涉企政策法规阐释、企业法治体检、知识产权保护、涉企纠纷排查化解”五项行动,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上企业设立运营、风险评估、品牌建设等环节,优质高效提供全周期法律服务。

  同时,平凉仲裁中心全面运行,聘任涉及金融、建设工程、房地产等行业的仲裁员100名,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仲裁服务,更好满足企业法治需求。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