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信县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利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多种举措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破除陋习,为乡村文明注入磅礴力量。
宣传引导
下好思想教育“先手棋”
崇信县坚持全民发动,将公序良俗有效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组织百姓宣讲团和文艺小分队深入各乡镇巡回宣讲,打造文明示范主题街,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个、“好人墙”96处,引导群众摒弃守旧观念、抵制高价彩礼,争做文明新风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注重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制作刊播《弘扬婚嫁新风推动移风易俗》《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等公益广告3部,编演《彩礼风波》《崇信新风颂》等一批弘扬婚嫁新风的文艺节目,发放“抵制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倡议书2.6万份,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倡树婚嫁文明新风。
示范带动
下好群众参与“妙手棋”
崇信县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严格执行《崇信县领导干部婚丧喜庆有关事宜报备制度》,推行廉洁文明承诺,签订《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带头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承诺书》6500余份,示范带动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
发挥“五老人员”“崇信好人”、道德模范的群体示范作用,累计组织开展“人情减负”互评互议、“乡村邻里讲故事”、道德评议会等活动230多场(次),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十创十评”等创评活动。
连续五年举办“情定华夏古槐王·弘扬文明新风尚”婚俗文化节,累计参加集体婚礼新人39对,开展农村青年婚恋交友会6场(次),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
依法管理
下好制度约束“制胜棋”
崇信县坚持常态长效,遏制陈规陋习,修订完善《崇信县市民公约》,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120多场(次),鼓励群众讲家风故事、晒优秀家训,用优秀文化浸润思想,使家庭成员在道德方面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引导婚姻双方家长不以彩礼“绑架”婚姻。
成立婚介管理协会,将全县职业婚介人员统一纳入管理,签订从业承诺书,从源头上预防因高价彩礼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有礼崇信人”“千村党组织引领·万名党员承诺·共树文明新风”签名承诺等活动160多场(次),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融合推进
下好基层治理“关键棋”
崇信县全面推行“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事务理事会等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79个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成文明诚信积分超市83个,大力推广“民事直说”工作法,深化拓展“有事说一声”“小区议事厅”等治理服务机制。
同时,探索形成锦屏镇赵湾村“槐荫下说法议事”、柏树镇党洼村“五平共治”等基层治理典型做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法律八进”等活动,大力普及《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建立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级工作室92个,建成西刘村、马寨村等法治文化广场和绿源美法治文化公园4个,广泛开展“法治行业”“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