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来,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兴合庄社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细网格服务,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真正让网格成为社区治理的“最前沿”和“主阵地”,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指数。
夯实基层治理“微单元”
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社区-网格-楼栋”三级包联责任体系,形成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人在格中、人尽其责”的工作新模式,切实做好“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双向熟知、信息畅达”工作。
依托“陇情e通”和“甘肃信息化支撑平台”系统,将辖区划分为14个网格,实现综治信访、矛盾纠纷、环境卫生、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在网格内化解。同步建立网格民情日志制度,工作内容涵盖网格内所有的点、线、面,各项信息任务“一揽子解决”,把服务触角伸向网格,延伸到家家户户,真正实现了“网格联系千万家,服务居民零距离”。
筑牢特殊人群“安全网”
社区利用“网格五色暖心签”,对5类特殊人群以颜色标识进行分类管理,分别是红色(独居、孤寡老人)、粉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黄色(低保困难家庭)、蓝色(特困供养人员、孤儿)、绿色(残疾人群),一目了然掌握人群分布。同时,采取日关照、周询问、月走访等形式为标识人群提供重点服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盼。
目前,社区对孤寡老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特困供养及孤儿、残疾人、低保户等都做到底子清、情况熟,以此来提供精准帮助。
筑牢社区治理“防护墙”
社区大力发掘融合社会资源,组建全链条调解队伍,积极探索“网格+调解”模式,坚持“小事快速解决、大事协调解决、难事跟踪解决”的原则,多维度、多层次、多途径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努力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同时,社区探索设立“巷贤惠”“院落吐槽会”,常态化听取群众诉求,通过“网格走访察民情”“敲门行动解疙瘩”“民情恳谈化纠纷”等形式强化网格服务,将被动处理矛盾转化为主动发现问题,并对调解过的矛盾纠纷定期回访,确保实现案结事了,筑牢社区治理“防护墙”。(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