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化运行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静宁县界石铺镇“1456”工作思路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通讯员 樊佳甲
今年以来,静宁县界石铺镇综治中心探索建立“1456”模式,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界石铺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提升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
坚持资源整合,强化基层综治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中心吹哨、站所联动”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以综治阵地建设为基础,按照“1+N”模式,科学设置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功能室,建成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网格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功能为一体的镇级综治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村级综治室22个,为群众来访办事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务,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四管齐下”创建基层治理“新引擎”
搭建运行平台,推进服务管理、创新联动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实行“一窗受理、联动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回复”,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300余件。
利用“互联网+”“陇情E通”等信息平台,统筹各村“治保会”“调委会”等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真正做到工作推进在网格、情况掌握在网格、服务落实在网格、困难解决在网格。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实现平安宣传精准滴灌,信息预警高效及时。常态化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优化“进一扇门,处理所有事”“办一件事,解决一类事”改革措施,实现多方位联动“一条链”办出实事、多部门互动“一条链”办出实效的高效治理成果。
“五个转变”下好主动创稳“先手棋”
由无人管到有人管,无阵地到有平台、无机制到有网格、无联络到有联合、无方法到有作为,大力构建党政主要领导总体抓、政法委员分管抓、综治中心直接抓、各村具体抓的“四抓”社会治理工作责任体系,全力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整合“三大中心”职能,辐射带动22个村级阵地,让群众有地方说理,不跑冤枉路。
构建“村党支部+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的网格体系,配备25名专职网格员,组建了207人的镇村社三级群防群治队伍,建立队员包户联系责任制,确保群众工作全覆盖,矛盾问题解决无漏洞。建立镇综治中心、法庭、司法所与派出所等政法单位联合会办机制,扎实推进诉调检调警调对接工作。大力推广“平安快办·平安键”畅通群众诉求平台,以走访“拉家常”以案释法宣讲、召开“板凳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高效实现简单问题“马上办”,复杂问题“协调办”,让综治中心成为群众难事的“化解站”、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
“六联机制”筑牢平安建设“主阵地”
矛盾纠纷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管理联抓、平安联创,建立“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N”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工作机制,对重点疑难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纠纷由中心组织协调解决。统一调配使用中心工作力量落实值班备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突发性案事件。创新成立“村民理事会”“会前半小时”等议事协调机构,开展“民情大走访”“全域绿美净”“护路月”等集中整治行动。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