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基层治理杠杆 打通社会治理末梢
——华亭市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扫描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华亭市全面统筹基层政法力量,打破结构壁垒,完善“村民说事日”等群众说事议事品牌,构建“源头治理、递进负责、逐级兜底”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了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提档升级。
创新“逢二说事”日
解决群众烦心事
挖苗、搬运、装车……在村镇干部的帮助下,华亭市河西镇村民李俊义对自家地里栽植的3亩油松进行了清理。
据悉,苗木市场经济效益好时,李俊义和村上群众将自家部分土地以流转形式栽植苗木。今年,苗木市场需求率低、滞销,承租人无力按期兑付群众租地费用,占用耕地。
“现在好了,通过周二说事平台,镇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法庭和派出所给我们解决了,树苗拍卖,我们领到了拖欠的流转费,地也腾出来了,我打算种些玉米。”李俊义高兴地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华亭市河西镇970亩荒废苗木已全部清退完成。华亭以“周二说事日”制度为抓手,让群众反映问题有渠道、组织解决难题有抓手、党员发挥作用有载体,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切实提高了乡村综合治理水平。
打破结构壁垒
强化解纷“硬支撑”
建立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依托,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市级综治中心通过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有效整合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资源力量,构建了服务、信访、诉前调解等无缝衔接、高效运转、限期化解工作模式。乡镇一级由政法委员统筹辖区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群防群治队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等基层治理力量,构建了衔接紧密的全闭环、全周期、全过程治理体系升级版。
今年以来,华亭市委政法委以主动创稳行动为牵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为抓手,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变“等案上门”为“主动找案”,在法院立案前主动截留,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蹚出了具有华亭特色的诉源治理、诉调对接、专群结合新路子,进一步夯实了主动创稳底板。
打通神经末梢
织密多元“共治网”
以网格区块全域治理目标为导向,科学调整划分全市网格256个,集中完成网格统一编码和基础信息统计,选优配强网格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通办”。
整合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甘肃省综治信息平台、命案风险智能预警系统、“数字乡村”等信息资源,实行市镇村三级同步建设运行、同步维护管理,对各类矛盾纠纷、事故、灾情、险情、隐患等案(事)件,网格员收集上报、系统传输储存、中心研判交办,实现重要区域、关键路段网格化智能技防管理全覆盖,让治理变“智”理。
打造议事品牌
源头治理“齐发力”
以畅通渠道、汇集民意为落脚点,搭建完善“村民说事日”“睦邻议事厅”等群众说事议事品牌,引导群众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自己的难题,身边的难事,社会问题、社情民意摆到桌面上来评议,边说边议、边议边调,群防共治,科学分流,确保问题发现在早、介入在前。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99%以上。
借助“一站式”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综合体”,衔接联动化解纠纷渠道,调度相关“所”“庭”或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专业力量优势,综合运用警调、诉调、人民调解、仲裁等多种手段定分止争,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利化、高效化的解纷渠道,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