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甘沟镇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3-12-01 15:01:44     来源:法治甘肃网

“加减乘除”共建和美乡村

——静宁甘沟镇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张小锋

  今年以来,静宁县甘沟镇巧用“加减乘除”法,按照“资源在网格整合、政策在网格下达、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提升、民情在网格应答”工作模式,做实做细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共建和美乡村。

做“加法”架起干群“连心桥”

  坚持“住地就近、地域相连、户数相均、全面覆盖”的原则,按照“一网六员”确定中心户党员,配备网格信息员、网格监督员、网格联络员、纠纷调解员和志愿服务员,全镇共划分27个网格,选聘27名网格员。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在融合“智慧政务”系统、“甘快办”平台的基础上,形成智慧化、一体化、信息化网格服务管理体系。线上开展“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建立了群众诉求有人应,快速响应解民忧,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服务体系,开启“数字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新模式。

  同时,注重群众参与共治,以“民情恳谈”“圆桌会谈”为载体,开展群众“说事、议事、主事”民事直说活动,形成“收事、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的闭环机制,实现“群众需求有人问、急难愁盼有人解、民情民意有地说”,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做“减法”打造“智治”新模式

  “码”上就办“减”民忧。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对群众扫码上报事项,由网格员接单,按照群众反映事项,根据“六员”职责选派对应的网格员快速反应现场处理,对复杂事项由村两委协调解决,急难问题由镇级化解,切实将矛盾问题化解在网格。截至目前,各网格员累计为民办实事70多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

  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19个网格174个十联户资源,建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在邻里矛盾纠纷调解、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等方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网格员分区域开展日常巡查,收集民情民意,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精细化治理机制。

做“乘法”建立五包责任制

  建立“党政一把手包区域、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包村、村‘两委’主干包网格、党员包户”的五级包联责任制,构建“一网联全村、干部联村组、党员联群众”的基层治理模式。

  在网格内以“民情恳谈”“圆桌会谈”为载体,积极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工作法。深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群众全程参与监督共建,实现“民主管村”,坚持全镇一张网,各网格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构建与农户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打通农产品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做“除法”营造社会新风尚

  通过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宣传身边人、身边事等鲜活事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新风尚,彻底摈除高价彩礼等陋习。组织开展“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创评活动,充分营造“学身边好人、做荣誉村民、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提升村民道德素养,厚植基层治理的道德底蕴。

  建立“红黑榜”制度,网格信息员对群众反映村容村貌整洁的建立红榜表扬,对卫生脏乱差的建立黑榜限期整改。依法治村“除”隐患,对网格内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闭环管理,做到快速响应,及时处理。依法整顿不良风气,净化村风民风,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村文明新气象。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