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静宁县机关工委不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显成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静宁县机关工委通过健全制度、结对联动、搭建平台、科学评价,党建与城市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不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成效,切实围绕群众办实事、解民忧。
服务群众零距离
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手拿清洁工具,10月17日,静宁县机关工委党员干部深入辖区,对老旧小区违章建筑、残土等影响小区环境整洁的“越冬痕迹”进行彻底清除。有的捡起地上烟头,有的扫除路面垃圾,有的铲除小广告,有的把人行便道自行车摆放整齐……不一会儿,社区街道整洁有序。
“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静宁县机关工委联合城市社区,多方聚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资源下沉。党员干部进社区、亮身份,社区服务群众的力量增强了,听民意、解难题,老百姓“急难愁盼”实事解决的多了,解民忧、作表率,通过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的方式,有效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凝聚了党员干部“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观念,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精神食粮”送基层
为进一步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工作,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机关党员在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9月7日,静宁县委机关工委党支部给辖区阿阳路社区捐赠了党内重要文献著作、党内政策法规摘编及红色经典爱国教育丛书等类别图书共150册;县检察院捐赠政治、文学、社科、法律四大类图书共计260余册,县文旅局党支部向文化街党支部捐赠书籍30余套,并组织党员群众观看反诈骗电影。
截至目前,全县县直84个党组织1170余名在职党员全部下沉基层社区,倾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协调化解了多起邻里纠纷、违搭乱建等矛盾纠纷……一件件落地的民生实事,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买单。
接“单”服务惠民生
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静宁县全面推行“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三单制”服务机制,为居民提供“清单式”服务。
所谓“党员接单服务”,就是“群众点单、党委下单、党员接单”。静宁县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全县营商环境,找准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和结合点,以支部为单位,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收集群众的“微梦想”“微心愿”“微诉求”,形成群众需求清单并分类派单,如约解决城乡居民各项“急难愁盼”问题。
县市场监管局接单服务,向群众普及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内容,并就群众关心的农资产品质量、保健食品的正确选购、计量等问题予以详细解答。县供销社机关党支部、农发公司党支部联合人民巷社区中街党支部,深入群众身边普及反邪教知识,提醒群众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指导生活,自觉抵制邪教侵害。县司法局党支部组织机关党员前往城关镇西关社区普及《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针对居民们提出的民间借贷纠纷问题,进行耐心细致解答,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