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罗汉洞乡: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 助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10-23 09:40:34     来源:法治甘肃网

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 助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

——泾川县罗汉洞乡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侧记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今年以来,泾川县罗汉洞乡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县推广的“一核三心四联五治”社会治理机制,推行乡村治理工作模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压实责任健全工作体系

  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委员协调、综治中心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全力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基层政法队伍。按照《泾川县市域社会治理“三大中心”建设指引》要求,依托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将综治中心、矛调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数字乡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多个中心整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有问题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由村党支部书记统一兼任村综治中心主任,整合资源、服务群众、联防联治,调整充实村级专职网格员12人,选聘主动创稳公益岗人员12人,群防群治队员36人,推动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困难在格中解。

重点常态化开展工作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大力推广“平凉快办·平安键”畅通群众诉求平台,切实做到“按下平安键,问题有人管,事情有人办”。定期对各自所包村组开展治安巡查,各村专职网格员每天登录“陇情e通”APP,对各自网格内的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进行巡查走访,对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命案、非正常死亡等情况实时进行上报,对发现的治安隐患及时进行消除。定期组织乡综治中心、乡派出所、安委办、乡市场监管所深入村组、学校、街道门店摸排辖区内治安乱点和安全隐患,确定整治重点,开展集中整治,努力实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

共建共享治理成果

  坚持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开展法律培训、网络送法、“以案说法”等法治教育活动,推动形成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激励群众自觉对标先进、涵养文明风尚,全力营造崇德向善、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主广泛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局面。

强化基层治理能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坚持实用化整合,整合综治、公安、司法等工作职能,形成工作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组建法治专业队伍,实现普法宣传、法治服务、治安巡防、纠纷化解、隐患治理等民生事务进村组进农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坚持治理重心下沉,实现网格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