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兴坪村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2-14 17:55:02     来源:法治甘肃网

激活“神经末梢” 传递“民生温度”

——静宁兴坪村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张小锋

近年来,静宁县雷大镇兴坪村始终把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摆在突出位置,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一体推进,提升党建引领力、自治向心力、共治协同力、服务保障力,构建形成“党建引领、联动共建、资源融合、服务多样”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用心贴心的服务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用实打实的工作成效传递社会治理“民生温度”。

党建引领下好“先手棋”

兴坪村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抓好党建引领“先手棋”,在抓班子、强队伍上狠下功夫,从优秀年轻党员、致富能手中选任工作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后备干部担任村干部,强化村党支部领导作用。全面推行“积分制”党员教育管理,定期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员创先争优评比,30名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确保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要求,构建“村党支部-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网格体系,将全村划分成25个网格,村社干部与党员任网格长,每名党员根据党组织建设重点任务和自身所长认领岗位,真正发挥了网格长作用。

“三位一体”架起服务百姓“连心桥”

兴坪村开辟了一条群众参与、法律护航、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按照“支部主动、村委调解、乡贤参与”的总体思路,组建群众恳谈会、群众说事议事会,采取上门入户拉家常、庭院地头做工作等方式,通过和老百姓“聊家常”,做到让群众说、听群众讲,尊重群众意愿,将群众的智慧和意愿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以平安建设为契机,加大“平安乡村”宣传教育,建立“村民知情大会”制度,使群众学法用法意识显著增强。同时,借助县法院帮扶契机,拓展延伸人民法庭职能作用,严格落实“一个依靠”“两个主动”“三个力促”的无讼乡村创建原则,为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唱响定分止争主基调。

“四微共治”筑牢乡村治理“安全墙”

聚焦基层发展、群众需求,精心组建微管家队伍。吸纳老党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30余人,担当片长、巷长,组织开展“进百家门、认百家人”“访百家事、知百家情”“排百家忧、解百家难”系列活动,定期入户走访,利用“熟人”优势做好群众身边事,管好身边人。

健全微议事机制。依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创新成立“村民说事”“民情民谈”等议事协调机构,广泛征求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愿,做到有话大家说、有事大家议、有理公开评,做到村庄治理有底、有数。

开展微志愿服务。结合村内 “三留守”人员逐年增多现状,成立兴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定期对孤寡老人、优抚对象群众开展快递邮寄、镇村代办事项等形式的“一对一”帮扶。

创建微平安活动。集中开展先进模范评选表彰,先后评选“最美家庭”12户、“好婆婆”“好媳妇”10名,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理事会作用,遏制陈规陋习,构建乡风文明新风尚。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