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华池县有效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马志国
近年来,华池县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织密“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有效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筑牢网格根基
华池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网格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三级书记任本区域网格长,规范建成高标准县综治中心1个、乡级综治中心15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117个,配齐配强三级综治中心主任及乡镇政法委员,并在各级综治中心设立网格工作室,整合公安、法院、司法、信访等九个部门进驻阵地开展工作,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华池县怀安乡丰阳渠村村民议事会召集乡、村、组代表商议四咀河组入户水泥通路相关事宜(2021年5月拍摄)。华池县委政法委供图
同时,坚持“一网统筹、相对集中、务实管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网格设置常规,推行三级平台四级网格全新运行模式,按照农村约20户、社区300-500户的标准,设置二级网格15个、三级网格117个、四级网格1592个,建立“多网合一、一格多能”的全科网格,做到网格设置、网格员配备、工作职责、工作保障、考核标准“五统一”。发放《网格员工作手册》、袖章,督促网格员认真履行基础信息“采集员”、社情民意“调查员”、安全隐患“巡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基层党建“先锋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协商民主“议事员”、公共服务“代办员”的“八员”职责,激活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三治融合”激发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华池县对460名工作突出的网格员每人发放奖补资金,更加激发了网格员工作热情,尤其在疫情防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中,网格员按照上级网格办的指令,认真深入宣传防控知识,及时上报动态信息,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注册“金钟罩”53493个、“国家反诈中心APP”21581个,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全县各级网格邀请政法领导、市场监管、民政、生态环境、基层庭所负责人、片区民警、律师等26个部门进网格,开展网上互动、网下办理,及时解答群众疑问,宣传民生保障政策,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安全隐患,推动了网格化管理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便民服务等有机融合,形成了“党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切实发挥了法治、德治、自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科技赋能增强治安动力
华池县在全面加强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等平台拓展应用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实现了对网格员视频调度指挥、网格员适时反馈现场信息的“双向”互动,提升了网格信息化管理水平。引导群众安装“智慧看家”等安防设施11815个,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社会治安立体化、信息化防控水平。探索建立“微信+网格化”管理模式,15个乡镇、1593个网格员分别建立了微信群,县、乡分管领导及网格长、网格员等2413人全部进“圈”入“群”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全县网格员第一时间上传网格内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事项3413件,及时处置率99.7%。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县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31.4%,社会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3.8%,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