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庆阳市精准施策保民生稳就业工作见闻

发布时间:2020-07-27 11:53:40     

【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让更多老百姓端稳“饭碗”

——庆阳市精准施策保民生稳就业工作见闻

 

小店经济促就业

  7月23日,环县。

  傍晚,华灯初上,商业步行街上的游人们熙熙攘攘,商户的脸上堆满笑容。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各种美食的香味,为这里增添了仲夏夜应有的热闹,人们不禁感叹:“城市的烟火气息又回来了。”

  “我们市场监管局认真履行职能,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激发市场活力,想方设法为小店经济提供服务,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说到小店经济时,环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轩延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受疫情的不利影响,庆阳市印发了《“六保”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民生底线,制定出了58项“硬核”工作措施,提出了“六保”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打好“六保”组合拳。

  尤其在就业方面,庆阳市采取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产、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实施社会保险“免返缓”等13项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加大援企稳岗稳定就业、突出重点群体保障就业、扶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服务促进就业。

公益岗位扩就业

  7月24日,家住庆城县庆城镇东王塬村的侯本升忙活在乡村道路沿线的卫生清洁岗位上。他是聋哑人,务工和生活都受到一定影响。今年5月,县上招聘公益性岗位,他应聘为乡村路卫生清洁员,每周五打扫一次乡村沿线卫生,年收入能有8000多元。

  受疫情影响,庆阳一大批劳动力返乡滞留。为解决劳动力就近就业难题,庆阳市把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按期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积极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

  在扶贫岗位开发中,除省上下达的1718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外,庆阳市利用市县扶贫资金再开发了1455个疫情防控临时公岗,聘用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从事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与疫情防控有关的岗位。同时,在历年的保洁、保绿、乡村道路维护等8类岗位基础上,新设立爱心理发员岗位。目前,庆阳市有1万多名劳动力依托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就业。

“以工招工”带就业

  位于镇原县金龙工业园区的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加强消化本地劳动力为重要抓手,力争让镇原贫困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该公司坚持“以工招工”,落实一系列招工奖补政策,进一步放宽务工年龄限制,由于就业政策灵活,不仅新员工在中盛公司找到了理想的岗位,老员工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使他们更安心地在家门口挣钱。

  在中盛公司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正在上报生产数据的慕妮秀,她去年6月经由帮扶干部介绍,应聘进入中盛公司在办公室做文员。“选择中盛,离家近,管吃管住,工作稳定,待遇也好,最主要的是我的孩子在城关中学上学,每天下班回家我还能照顾孩子,而且公司对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还有一定奖补政策,这样我工作积极性也很高,一定会努力干好的。”慕妮秀告诉记者。

  家住镇原县平泉镇姚川村的郭菊红是中盛肉鸡加工厂后区的一名生产主管,之前她家还是贫困户,现在已经实现稳定脱贫。“我是2015年进入中盛公司的,刚开始我只是一个鸡腿修剪工,这一路走来,公司提供平台,我从普通员工做到基层管理者,工资也拿到了6000多元。”对于目前的状态,郭菊红幸福感满满。

  据中盛公司负责人介绍,从节后复产至目前,公司累计屠宰量达到200万羽左右,日产能达到9万至10万羽,之所以产能恢复得这么快,是因为本县员工占到了公司全部员工的90%以上。(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