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峰区显胜乡冉李村,“说和亭”已成为人大代表助力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阵地。
这个融入绿化的休息长廊,将民情征集从室内移到室外,以“拉家常”的方式互动交流,形成了“群众说事、乡贤议事、代表评事、干部办事”的多元共治机制,让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的定期交流成为常态。
“村部东侧的废弃土坑曾是我们这个村的环境治理痛点,没想到,经群众在‘说和亭’提议,人大代表积极奔走,最终变成了荷花池小游园,现已成为周边群众游玩的景点。”村民冉小军的这句话便道出了“说和亭”议事,人大代表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例证。
截至目前,冉李村已通过“说和亭”累计收集意见31条,化解纠纷18起,推动了3个民生项目落地。如今“有事上说和亭,说道说道”成为村民的共识,98%的满意度印证着“小事不出亭、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需搭建“接地气”的平台,让民声“原汁原味”涌入决策链条。冉李村以“小亭子”激活多元主体参与,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探索出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彰显了人大代表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的关键作用。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刘建峰)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