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镇原县综治中心一起十余年的借款纠纷得到和解。当当事人唐某微信转账的提示音响起时,他紧紧握住调解员的手,激动不已。
2013年5月,杨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唐某借款1万元。借款到期后,杨某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还,甚至更换电话号码失联。面对“人难找、钱难讨”的困境,无奈的唐某诉至镇原县人民法院,法院将案件对接至县综治中心调解。
调解员几经周折随后找到了杨某的父亲,调解员以真诚的沟通打消了杨某父亲的顾虑,最终联系上“隐身”的杨某。面对杨某的推诿,调解员巧妙运用“法律释明+诚信劝导”双剑合璧,最终成功说服其主动还清了欠款。
这正是镇原县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承诺的行动写照。
部门联动多元共治绘就“同心圆”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镇原县综治中心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资源整合力。通过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19家单位工作人员在此常驻或轮驻,形成了各部门职责明确、条块结合、协同作战、纵横贯通的高效治理格局,积极引入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等专业社会组织力量16人,让“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同织就多元共治的“同心圆”,让群众有困难就找综治中心。今年来,心理咨询师团队运用“情绪安抚—认知调整—关系修复”三步法,成功干预100余起家庭危机,累计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70余件,成功率93.5%,彰显了“法理情”融合的温度。
高效运转离不开健全的机制保障
镇原县综治中心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流程,所有矛盾纠纷严格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公证、信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路线图”在法治轨道上化解。同时,建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高效接诉即办、灵活多元解纷环环相扣机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格员首调、村委会劝调、乡镇综治中心联调、乡镇党委政府统调的“四级调解”模式和“235”分级调解机制,实现“一般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在村组乡镇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在县域化解”。这套机制如同精密的过滤网,推动矛盾纠纷逐级限时化解,有效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基层,为全县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平安基石。
信息助力空间延伸绘出“新图景”
科技为基层治理插上了智慧翅膀。镇原县综治中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成功接入专网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业务协同。远程视频调解设备的引入,更是打破了地域壁垒,让身处异地的当事人也能便捷参与调解。同时,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县文化广场的“亭下调解”、民主法治文化长廊的“和合廊”“雄飞调解室”“人大代表说事室”“好人说事室”……这些浸润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的特色调解品牌,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敞开心扉,以情感共鸣更易促成矛盾冰释。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4460件,化解率90.6%,矛盾化解效率显著提升,曾经需要“多头跑、反复跑”的难题,如今在“终点站”内找到了高效出口,成功实现了矛盾化解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化解”的深度转变,使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站”。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