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东大地,一种现代生态农业模式正悄然兴起。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的“三元双向”,依托庆阳独特气候与丰富资源蓬勃生长;从废弃枝条变身菌棒原料,到菌渣反哺种植养殖,产业闭环里涌动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活力。庆阳市税务部门紧扣“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以税兴农”主线,用精准的税惠政策和暖心的精细服务,为这片土地注入强劲“税动力”,助推传统农业大市向绿色发展高地加速转型。

西峰区税务干部向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负责人讲解免税增值税政策。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摄
政策滴灌
真金白银激活产业脉搏
走进西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庆阳黑木耳菌种选育基地,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完成检测、接菌等工序。一袋袋菌棒经过装袋、灭菌、养菌后,不仅销往本地,更走向全国市场。
“生产菌棒的原料全靠周边废弃枝条变废为宝,既环保又省钱!”庆阳晶晶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段旭红算起了一笔红利账,2024年,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178.48万元。这笔政策红利被投入研发,如今基地已建成育种室1个、试验大棚50座,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超百万元,成为区域菌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西峰区税务局针对企业需求,组建了“涉农服务专班”,推出“一户一策”服务,为企业定制“全流程税惠清单”,包括从原料采购的发票规范,到研发投入的加计扣除,再到销售环节的免税申报,税务干部全程“一对一”辅导。“政策红利不仅减轻了负担,更让我们的菌种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强了,我们也更有底气探索技术升级了.”该公司总经理徐永久感慨道。
靶向服务
精准纾困破解发展难题
合水县鑫旭食用菌公司的冻干黄金菇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将新鲜菌菇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企业还因出口订单激增、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合水县税务局“税惠助农专班”走访时发现这一难题后,通过“银税互动”机制,为企业申请到50万元贷款,并辅导其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减免8.3万元。
“这笔资金就像‘及时雨’,让我们新增了生产线,今年出口额预计增长40%!”公司负责人王静兴奋地说。
针对产业痛点,税务部门创新服务模式,为合水县丰农食用菌有限公司梳理“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研发加计扣除”等政策,帮助企业减免税费8.6万元,并协调科技部门申请专项补助。同时,为合水王子菌业定制“全周期+全产业链”辅导方案,帮助公司带动376户农户参与产业分红。
“政策‘组合拳’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菌种创新升级中,我们公司的黄金菇菌种抗病性提升30%,产量也得到了大幅增长!”丰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永双点赞道。
全链赋能
协同共治厚植产业生态
在镇原县沅山“三元双向”农业产业园,一期17万平方米日光温室已拔地而起。“从项目开工到建设,税务干部定期电话辅导政策、提示风险,连申报、开票都‘手把手’教!”公司总经理王波竖起大拇指。镇原县税务局针对重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按立项、建设、投产等阶段定制服务套餐,确保企业轻装上阵。
在华池县津华绿源食用菌产业园,一场别开生面的“税收课堂”正在进行,税务干部借助典型案例,“手把手”辅导企业财务人员修正申报错误、规范发票开具。华池县税务局成立“农业合规服务专班”,梳理企业享受税费优惠政策时可能存在的涉税疑点,及时提供政策辅导和操作指引,帮助企业有效防范和化解涉税风险,助力合法合规经营发展。
在庆城县,“凤税管家”团队为君泰诚农业科技公司梳理增值税进项核定扣除、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助力企业将省下来的资金投入“无土培+气雾培”技术升级;在合水县,税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局、金融机构搭建“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从废弃枝条到菌棒原料,从单一农业到三产融合,庆阳市税务部门用政策“金钥匙”打开循环农业发展之门,让税惠红利化作甘霖,滋养着陇东大地的希望田野,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李维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