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民乐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乐享幸福生活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特约记者 汤栋国 通讯员 朱泽林
“社区管理得好,生活也很方便。”“治安也特别好,我们很满意!”谈起在乐民新城住得是否舒适,今年从民乐县南丰镇搬来的张建珍一家人连连说好。张建珍一家的幸福新生活,是民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搬迁群众住得下、稳得住、融得进、过得好?民乐县委政法委主动“领题”、巧妙“破题”、全面“答题”,积极构建“基层组织全覆盖、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全方位”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加速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织密社区服务“小网格”
在祁连山脚下生活了大半辈子,60多岁的尹平在成为爷爷的时候终于搬出了大山,搬到民乐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乐民新城幸福苑社区,开启了崭新的生活。“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感谢党、感谢政府!”提起住进新居,尹平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为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住得安心,民乐县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坚持系统谋划,网格触角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按照地理位置、党员数量、人口规模情况等实际因素,科学精准划分网格,成立网格党小组,切实将党组织延伸到每名居民群众身边,充分发挥党建矩阵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安置点共划分16个社区服务“小网格”,党的组织体系全部建立。
构建规范运行“大综治”
“我们有啥问题,都到综治中心反映,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家住富强苑小区的张新民高兴地说。
今年来,民乐县按照“抓规范、夯基础、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投资30余万元,完善“一厅四室”机构设置,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乐民新城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线指挥部”。通过内设机构、配备人员、完善机制,推进信访接待中心与综治中心融合,实行一体共建、统筹运行。整合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和矛盾调解室,入驻民政、人社、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职能部门,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达到了空间上优化整合、职能上联结聚合,形成了科室齐全、制度规范、运行畅通的“大综治”格局。
赋能社区治理“新路径”
家住富强苑社区的王礼,下班回家时发现屋后的下水井堵了。为周围群众安全起见,王礼通过手机综治e通公网APP向管委会综治信息系统反映该问题。尽管天气比较冷,不到20分钟,网格员刘希国就来到了现场,拍照上传、确认问题、联系物业,问题随后得到解决。
今年以来,民乐县加快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公共安全视频建设步伐, 综治信息系统实现集中安置点全覆盖。全面构建打、防、管、控、建于一体,全覆盖、立体化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集中安置点社区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维护了安置点和谐稳定。
拓宽为民服务“同心圆”
“在我的‘辖区’,搬迁户有啥事都找我,大到政策讲解,小到矛盾调解,我都管。”民乐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富强苑社区楼栋长、网格员王生贵说起自己的工作,满脸笑意。
在推进网格化治理工作中,民乐县充分发挥小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还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在今年疫情防控中,乐民新城各级网格员全力配合做好车辆、人员查验检测,信息摸排上报,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提供了坚实工作保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