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防线”

发布时间:2022-07-03 20:48:19     来源:法治甘肃网

调解服务“面对面”“键对键”

——民乐县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防线”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通讯员 朱泽林

  “调解矛盾,调顺民心。”近年来,民乐县坚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日常调解工作,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织牢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网”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遇到矛盾纠纷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近日,民乐县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深入田间地头,见到农民反复叮嘱。农忙时节,机动车与农用三轮电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状况时有发生,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纠纷。

  民乐县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挑选有威信、有能力的交通民警和村民代表作为小组成员,编织起一张“警民联动”的调解网络。

  目前,全县建立了以镇、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三级基础调解组织为主体,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共有调委会235个,其中乡镇调委会11个,村(社区)调委会195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3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26个,个人调解室14个。通过选聘热心群众工作、熟悉法律政策、基层经验丰富的各界人士充实到调解队伍,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努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70起,成功调处260起,调处成功率达96%,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奏响基层社会治理“和谐曲”

  今年5月,民乐县司法局六坝司法所所长张潇予来到辖区五坝村上门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当事人双方是多年的邻居,两家因为共用的道路发生矛盾,听说镇上的调解员来了,许多村民们都围拢过来,看这位有着“90后娘家人”之称的司法所所长如何来调解纠纷。

  在张潇予及工作人员的一番说法释理之后,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一家人搬走了堆在通道上的石头和杂物,张潇予又帮两家人重新划分了道路的归属区域,两家人在村民们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到村民家门口开展‘巡回调解’,把一些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案件放到村(社区),在广场、村委会等地开展调解,邀请老百姓参与旁听,既有助于纠纷的化解,也能起到较好的普法作用。”张潇予说。

  民乐县紧盯群众诉求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安排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深入一线,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零距离”听取群众诉求,查找问题症结,坚持“大事法断、小事理断、难事情断”的工作方法,全程调解、全员调解、全速调解,并将“自治、德治、法治”模式和“枫桥经验”融入日常调解工作。

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

  “这个平台还真便利啊!我们想咨询法律问题、找人帮忙调解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办到。”民乐县东街社区的刘阿姨说。

  自民乐县人民调解信息管理平台运行以来,群众只要打开电脑,登录人民调解信息管理平台,就能了解到全县的调解组织、调解员队伍、纠纷数据、调解案例等。同时,还可以在平台寻找人民调解员来调解自己遇到的矛盾纠纷。

  在平台运行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民乐县通过建立人民调解QQ群、微信群,开展微信普法等方式实现人民调解既可以“面对面”,也可以“键对键”,使群众不出家门,手指一点,就可以享受到贴身便捷的调解服务。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