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七天”限时解纷 “三调对接”巧解民忧
——甘州南街街道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张建龙 侯静
今年以来,甘州区南街街道通过创新实践“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深度融合“警调、访调、诉调”三调对接,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截至9月底,累计调解矛盾纠纷559起,成功率达98.4%,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四级七天”:织密调解责任网,跑出矛盾化解加速度
矛盾排查向前一步,是实现“未诉先办”的前提。南街街道依托63名专职网格员,建立“日常巡查+定期走访+居民议事”排查模式,将矛盾隐患触角延伸至每一个楼栋、单元,实现“家庭矛盾早发现、邻里纠纷早介入、疑难问题早上报”。严格执行“网格员-社区调解员-街道调解委员会-街道联席会议”四级调解流程,确保7天限时办结。
“七天时限不是束缚手脚的‘紧箍咒’,而是倒逼我们提升效率、压实责任的‘助推器’。”南街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制运行以来,纠纷平均化解周期缩短至4天,较以往提速近50%。
“三调对接”:激活多元共治合力
南街街道创新将“四级七天”纵向责任链与“三调对接”横向资源网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共治强合力。
不久前,在南街街道综治中心,一对因感情破裂而起诉离婚的夫妻,在司法所、妇联和心理咨询师的联合介入下,不仅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更聚焦于子女抚养方案的优化,最终签订了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协议。
警调对接“解急难”。街道与辖区派出所建立“警情推送—联合调解—结果反馈”闭环机制,今年以来共联合化解此类纠纷350起,化解率97%。访调对接“化积案”。针对重复信访和疑难诉求,由街道信访办与调解委员会联合“会诊”,推动信访事项进入“调访一体化”处置流程,化解率提升至90%。诉调对接“提质效”。街道联合法院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聘请3名专职调解员和7名律师参与调处诉前案件,目前已成功分流诉讼案件62起,为群众节省诉讼成本约25万元。
法理情融合:把准矛盾化解脉搏
基层矛盾千丝万缕,往往“法中有情、情中有理”,不能简单“一刀切”。南街街道坚持“调解前讲法律、调解中融情理、调解后重跟踪”原则,在处置一起复杂再婚家庭财产纠纷时,社区民警厘清法律关系,公证人员解读法律法规,同时邀请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从“情理”角度疏导情绪。经过多轮耐心沟通,最终拿出了兼顾家庭亲情与法律底线的分配方案,成功化解了持续半年的僵局。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案结事了,更是事心双解与人和。”南街街道司法所所长说,“只有用真心、动真情、使真劲,才能让调解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机制创新”:筑牢长效治理根基
从“群众上门”到“干部下沉”,从“部门单打独斗”到“多元协同共治”,南街街道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治理实现质的飞跃。
今年以来,南街街道信访量同比下降35%,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27%,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四级七天+三调对接’机制,探索引入‘线上调解平台’‘专业心理服务’等新资源,让矛盾化解更高效、更暖心。”南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南街街道的实践为破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展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蓬勃活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