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丹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进主动创稳为目标,聚焦矛盾纠纷“三早”(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和“三定”(定时限、定责任、定质效)工作要求,创新推出“四级七天”调解法,构建起分层递进、衔接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成效显著。
筑牢矛盾排查“前哨站”
山丹县将源头治理作为矛盾化解的关键,推动关口前移。各乡镇及职能部门以“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为契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入户排查。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婚姻家庭等9大矛盾易发领域,通过“网格+警情”双轨监测机制,建立起全覆盖动态信息台账。目前,已对127件重点风险隐患实行挂牌交办,成功化解86件,实现矛盾隐患“精准捕捉、分级管控” 。
打造多元“调解矩阵”
以网格化为基础,山丹县优化配置574名专兼职调解员,通过“定人定岗定责”三定机制,构建起矛盾纠纷“发现—介入—化解—回访”全周期管理链条。创新组建“法律明白人+乡贤调解团+金牌调解室”特色调解队伍,吸纳老法官、老党员、退休干部等加入“调解专家库”,同时统筹整合“三官一师一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心理辅导员)专业力量,形成“专业力量+群众智慧”的协同解纷模式。全县设立乡镇、村(社区)及行业性调解组织133个,命名10个个人品牌调解室,实现人民调解网络城乡全覆盖。
打造矛盾化解“综合体”
依托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山丹县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资源,成立“调解联合体”,打造“一屏统览矛盾数据、一键响应吹哨报到、一站受理多元化解、组团攻坚复杂积案”的数字化解纷平台。深化诉调、警调、访调“三调联动”机制,融合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危机干预功能,推进综治中心“1 厅+N 室”标准化建设,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今年以来,县乡综治中心直接受理纠纷367件,化解349件;警调对接606件,化解548件,化解率达90.4%,多元解纷效能显著提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聂明华)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