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乐县某村的村委会大院内,一场“三官一师”进网格普法活动正在火热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与村民们围坐交流,用方言土语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
就在半个月前,这里的气氛还因一起涉及55户村民的土地流转合同纠纷显得有些剑拔弩张,而今随着案件的圆满执结,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司法为民的温度和基层治理的成效。
2022年,某农业工程公司与该村55户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因对法律认知不足,部分村民在合同存续期间将土地二次转包,引发几十万元违约金纠纷。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敏锐发现村民并非恶意违约,而是对合同效力、流转程序存在理解偏差,若简单采取强制措施,既难以实质性化解矛盾,更可能产生群体性矛盾。
乡村治理既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民乐县法院启动“1+3+N”联动执行机制,引入驻村干部、乡贤能人、企业代表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调解。
执行团队综合运用“四级七天”调解法,与网格员、驻村干部、村委会联合开展调解工作。第一天摸底排查建立台账;第二天、第三天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释法析理;第四天乡镇综治中心集中研判;第五天、第六天背靠背调解,算清“长远账”,达成履行方案;第七天司法确认巩固成果。55户村民15日内全部主动履行义务。
该案的圆满解决,正是民乐县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法理情”融合的生动实践。民乐县法院深化应用“1+3+N”联动执行机制,通过“法治赋能+多元共治”的方式,既依法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通过柔性执法化解了基层矛盾隐患,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起到了“执行一案,稳定一方”的社会效果。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李萍)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