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王鹏 王馨)近年来,民乐县积极探索推行“街乡共治”管理新模式,有效破解搬迁人口聚集带来的融入难、管理难、致富难等问题,努力消除城乡二元“隔离墙”,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融合治理发展格局,有效促进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治理红色引擎。积极构建“协调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规范高效的网格管理体系、便民为民的社区服务体系和多业并举的就业创业体系”五个工作体系,健全“五级”党组织体系,组建社区“大党委”,实行园区、城区、社区和乡镇融合共建,实现了城市与农村、社区与乡镇的协同共治。压实基层主防的主动创稳责任,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风险”三线协同发力,增强社区治理效能。
实施街乡共治,激活末梢神经。制定街乡共治工作制度、办事流程和服务清单,为搬迁群众提供“全程代办”“接诉即办”服务,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乡事城办”的便捷。以包抓领导、结对共建单位、社区党组织、群众代表等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整合共驻共建单位和网格员、“三官一师”等力量,构建“2+N”工作格局,实现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的转变。积极探索“红色大物业”模式,常态化开展“三清两排一整治一关爱”行动,实现物业管理和社区工作有机联动,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生活品质。
夯实治理基础,守护平安底色。合理划分社区网格65个,按照“1+2+N”模式配强网格力量,制发“六必带”工具包,实行网格员服务管理“四必须”“四到场”和“三知三清六掌握”,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普法宣传、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扎实开展网格员“大练兵大比武”活动22次,通过“练”和“比”,促其“学”和“践”,全方位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效能。积极开展“平安细胞工程”创建,建成网格议事亭、法治长廊11个,实现平安建设人人参与。
坚持主动创稳,化解风险隐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敲门看灯”行动和“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实行纠纷隐患常态排查和重点时段全量排查建档相结合,用好用活访、谈、帮、解“四字工作法”和“四级七天”调解法,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反邪教、禁毒等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引导教育居民“干好本分事、管好家里事、做好身边事、参与公益事、完成组织事”,着力培育“崇文尚德兴业、文明共享和美”的社区精神,做到善居睦邻、融聚共享,为构建“平安园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稳定的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