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创稳的“甘州实践”

发布时间:2024-09-02 11:01:18     来源:甘肃法治报

  9月的甘州大地,一派秋收的繁忙景象。在长安镇庄墩村“邻里小院”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热火朝天讨论着。

  “涉及大家的事,我们一定要让农户自己商量作决定,充分发扬民主,从根本上预防矛盾纠纷发生。”庄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飞龙说,这得益于“邻里小院”这个社会治理平台,我们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走出了一条发展道路。

  “近年来,甘州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形势,针对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坚持党委主抓、政法主战、乡镇(街道)主管,充分调动各界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多元化立体治理格局。”甘州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范天兵介绍道,在城区,建成北街东湖、东街交通巷等多个基层治理示范点,建立邹琴调解室、“老贾说事”、“六个一说事团”等9个标准化矛调阵地;在农村,建成甘浚、党寨、大满、乌江四个乡镇示范综治中心,培育长安庄墩村级管理特色品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官一师两员进网格

解难题化矛盾保平安

  今年5月18日,在党寨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驻站站长、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干部杨玲与党寨镇综治中心干部调处一起积怨多年的矛盾纠纷,经过宣传引导、以案析理,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该矛盾得以成功化解。

庄墩村“邻里小院”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甘州区政法委供图

  2022年以来,甘州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推行“1+4+6”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法,即:区委政法委牵头抓总、法检公司四长包片、每个村(社区)配备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心理辅导员各1名,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隐患治理和心理危机干预,统筹政法部门资源力量,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如今,在全区244个行政村、30个社区,遇到急难问题、棘手纠纷,都能看到政法干警、司法工作者、心理咨询室围坐一团,提供全方位、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不但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而且解开了对立双方心结,碰到难事找“三官一师两员”已成为当地群众的首选。

  今年,为规范行业调解工作,甘州区多次召开综治维稳工作片区会,要求行业主管部门提高重视程度、配强调解力量、抓好行业调解,并将行业调解工作纳入全区主动创稳考核指标。在各类行业调解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稳步提高,越级访、群体访总量呈逐步下降趋势。

  近年来,甘州区构建多元共治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1+N”工作模式,即人民调解加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等,不断壮大人民调解、多元调解资源力量,组建23个乡镇街道、274个村(社区)、21个行业调解委员会。构建“法院+N”诉源治理体系,由法院牵头,金融、工会、妇联、商会、知识产权等行业调解组织配合,各级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力量“全要素报到”,推动三级联动,开发信访“二维码”,不断激发各级各部门破难题、重化解的主动性,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成效。

综治中心实战化

解开群众“千千结”

  今年7月29日,甘州区综治中心第三调解室调解员高玉琴接到甘州区法院案件分流工单后,经梳理案件事实、见面释法明理、细致解疑答惑,通过诉前调解化解了部分业主长期拖欠甘州区宁和园物业公司物业费纠纷。

  近年来,甘州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关口前移,大力加强综治中心建设,健全区法院与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协调司法、信访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方式入驻综治中心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前到综治中心反映问题,干部做简单登记后,就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时间长,效率不高,现在不但能受理移交,而且有调解员现场调解,还能法院速裁,实现‘只进一扇门、诉求全解决’,我们对这种模式很认同。”甘州区三闸镇瓦窑村六社社长张志勇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以来,甘州区进一步强化综治中心阵地建设,“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域推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名“法律明白人”、基层退休干部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形成窗口集中接待、分级转办、集中化解、跟踪督办“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持续提升矛盾纠纷整体化解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探索创新改革举措 

打造社会治理最优样板

  2023年,甘州区一学校学生王某某(化名),因不服学校管理经常逃课外出,还参与盗窃财物。公安机关查处案件后,将王某某移送张掖市洪信学校接受矫治改造,由于其思想认识转化快,经过短时间集中管理教育,重新回归学校。

  这是甘州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之一,也是探索社会治理的最新实践成果。

  近年来,甘州区坚决扛起社会治理主体责任,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审判质效不高、警务效能不强等影响平安创建的难点问题,主动作为,创新举措,深入推进政法改革,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

  同时,实体运行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推进组,在全省率先组建未成年人特殊教育学校,出台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手机整治“六条禁令”,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六位一体”工作体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建立人民法庭派驻执行人员工作机制,推进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组建知识产权“三合一”法庭,建立“种子法庭”,全力推行审判能力现代化。深化警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包村包社区推行公安基础工作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社区警务”“交警快骑”等警务运行模式,构建“135”快速反应圈,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持续提升警务效能。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安派出所、乡镇(街道)矛调中心、司法所、村社(社区)矛盾纠纷“四方联动联调”工作法,严格管控重点人员,合力解决疑难纠纷,确保了全区安定有序。

法治保障强起来 

营商环境暖起来

  今年1月30日,一例辣椒种植合同纠纷案在甘州区法院西郊“种子法庭”审理,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甘州区政法各部门紧紧围绕种业强区、项目强区、法治强区、生态强区目标定位,找准政法机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立足点、着眼点,充分发挥能动作用,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甘州区委政法委牵头建设综治中心、北街街道、党寨镇三个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细化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模式和工作职责,通过专家“坐诊、问诊、会诊、出诊”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成功化解重大土地纠纷3起,为企业开展“订单式”法治体检14次。

  甘州区法院整合资源力量,全力解决市场经营主体反映的诉求和困难问题,加快涉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案件诉讼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加强对民警辅警特别是窗口服务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积极开展“护航警官”工作,引导民警积极主动同企业打交道,满腔热情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排查发现各类涉企矛盾纠纷9件、化解9件,营造了助力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通讯员  朱泽林 徐俊庭)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