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乡共治”,安家又安心。今年以来,民乐县紧扣主动创稳行动目标,围绕乐民新城服务治理新课题,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流出地和迁入地共同服务的“街乡共治”模式,让搬迁群众搬得高兴、住得安心。
坚持党建引领
构建搬迁群众服务“新机制”
建立“新机制”。增设民乐工业园区社会事务局、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办公室和社区服务中心3个行政(事业)服务机构,新建幸福苑、富强苑、复兴苑3个社区,构建“大党委引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一键式响应”的基层治理新机制。
构建“大党委”。汇集10个镇党委、3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组建“街乡共治”大党委3个,460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246名搬迁党员将组织关系转接至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实行城区、园区、社区、镇“三区一镇”融合共建,开展“五联”共建活动12次。
坚持创新载体
推行“街乡共治”治理“新模式”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工业园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街乡共治”领导小组,与10个镇统筹协调在乐民新城分别成立临时党支部,健全“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积极引导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在乐民新城落户。
理顺运行机制。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街乡共治”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服务工作室,建立办事流程和服务清单,强化综治中心服务群众的职责,进一步方便搬迁群众办理社会事务。
整合治理资源。派驻常驻乐民新城干部轮流值班的形式,设置10个便民服务台和“特派员”岗位,依托乐民新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协调办理群众法律援助事项62件,联合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局为园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46个,常态化开展搬迁群众服务工作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3151次。
坚持一网统管
构筑网格规范运行“新体系”
优化网格力量配置。将社区划分为65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和辅助人员130名,选优配强30名“三官一师”进网格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律咨询服务、群众诉求收集等工作356场次。建成“网格议事亭”4个,制定《活力网格议事规则》,积极开展网格员“大练兵大比武”活动28场次。
做强“微网格”服务工作。公开招募选聘165名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微网格”人员,协助网格员了解和掌握本楼栋居民的基本信息2.1万条,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发生的突发事件12次,协调处理家庭、邻里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136件。
激活网格运行活力。将综治、司法、民政、社保、工会、妇联等各类资源和网格员、“三官一师”、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志愿先锋、物业公司等力量整合成一张网,调动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志愿者、网格员等力量参与信息搜集0.4万件。
坚持科技引领
积极探索公共安全“新路径”
做精信息平台。通过“陇情E通”APP全面、及时地掌握园区内人、地、事、物、情等基础信息数据5.2万条,汇集公安、民政、卫生、人社等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0.3万条,所有数据信息均纳入GIS地图实战化管理。推广“码上反映”民情直通平台运行模式,累计注册社区民情二维码0.86万人,收集民情民意379余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让群众足不出户做到“指尖办事”。
提升研判预警水平。建立工业园区综治(街乡共治)中心日收集日汇总日报送制度,逐步将群众反映诉求、治安警情、法律援助、公共安全、企业效益等数据信息汇入工业园区综治(街乡共治)中心,发布园区平安形势分析报告6期,为科学研判全县平安形势提供数据支撑。(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何明霞 通讯员 陈天祥)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