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从“健心”开始
——临泽加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助推市域社会治理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何明霞 通讯员 汪鹏
市域治,天下安。近年来,临泽县坚持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全方位推进,全面打造科学高效的临泽“心防”体系,初步走出一条通往平安临泽的“健心之路”。
热心参与 让每个人心里都敞亮
心理咨询,这个听上去有些“高大上”的事儿,如今在临泽县已变得很“接地气”。为了打造多元服务,临泽县组建专业服务、EAP(员工帮助计划)援助、应急援助、骨干教师、专家督导、科普宣讲6支队伍,担负起了心理问题早期排查的职能,心理咨询师会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及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心理服务和心理疏导。
让每一个人心里都敞亮,是临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终极目标。要想掌握全民的身心健康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由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和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科普宣传团队,加强普通群众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开展心理健康进“五进”宣传专题讲座。同时,一批心理服务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活动中,从卫健、教育、公安等部门中具有心理学教育背景的人员中选派志愿者,组建职工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建立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建成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应急援助服务队伍,由国家级心理咨询证书持证人员、具有心理学教育背景人员,组成教育系统心理援助骨干队伍,对在校师生提供心理援助。
正是由于临泽县委政法委从全民身心健康出发,以全民情志调适为切入点,解决了群众的怨、恨、恼、怒、烦等问题;以提升全民道德为目标,培育了群众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全民参与心理宣传、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心理服务,让临泽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形成心理健康、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迈开了一大步。
耐心疏导 释放温暖人心的力量
在今年“爱自己,开心过好每一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泽县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老师何剑英引经据典引导老年人重视自己的情绪,向老年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老年人以积极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于让人民群众触手可及、享受得到。针对一般心理问题人群,需要做到精准服务,才能有效化解矛盾。临泽县聚焦青少年群体、特殊群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重点人群四类人群,广泛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活动,采取团体讲座、现场咨询、问卷测评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同时,采取社会购买服务方式,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面向刑满释放、社区矫正对象、涉邪人员开展团体辅导,刑满释放、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连续数年保持为零。
暖心服务 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机制。临泽县完善正面引导机制、心理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三项机制,充分运用宣传资料、宣传栏、横幅标语等传统宣传方式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拓展心理服务覆盖面,建立心理疏导干预与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等有机结合的“1+3”服务机制,对全县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情绪压力管理、提升抗逆力、自我关爱等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团体辅导,帮助其卸下心理包袱,直面阳光生活。
此外,临泽县通过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信息库,建立心理问题“三色等级预警”机制,分级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等衔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机制。探索开发整合手机APP,设立心理服务问题人群建议筛查评估等功能,提供线上心理健康服务,用暖心服务温度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