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综治中心办公大楼。肃州区综治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这婚到底咋离?”6月28日,满脸愁容的陈女士来到肃州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因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争议,她与丈夫僵持不下。对此,区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联合法院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组成调解组,经过3小时的释法说理与心理疏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陈女士红着眼眶说:“问题终于解决了!”
在肃州区,各级综治中心已成为群众解决利益诉求的“暖心驿站”。
酒泉市肃州区按照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部署要求,对区级综治中心改造提升,建成5500平方米的全新综治中心。通过创新人员入驻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在综治中心设置诉讼服务、诉调对接、司法确认、速裁快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12个功能窗口,统筹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单位58名干警常驻,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反映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加快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高效协同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一站式、全链条”化解。
致力建强“一扇门”
“我的玉米款终于要回来了,太感谢了!”5月13日,邓某将一面感谢的锦旗送到了肃州区综治中心。
2013年11月,邓某将自家种植的玉米卖给同村的赵某,双方口头约定次年按市场价支付5万元玉米款。然而,此后的日子里,赵某却一再食言,年年推脱拒付玉米款。无奈之下,邓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得知情况后,肃州区综治中心迅速行动,牵头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入驻的干警及时介入进行调解,经过工作人员的多方努力,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赵某当场支付了拖欠长达12年的5万元玉米款。
邓某的经历并非个例,在肃州区,类似这样化解矛盾纠纷的案例不胜枚举。
近年来,肃州区综治中心致力于建强“一扇门”、化解“万千愁”,推动“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整合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常驻,其他部门轮驻或随驻,同时引入法律咨询、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心理服务等社会力量,不断拓宽解纷渠道,以往群众“多地跑、多地问、多地办”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如今,群众反映诉求只需进“一扇门”,事件所涉其他部门均由综治中心协调联系。综治中心通过建立健全“四网融合”“吹哨报到”“政法干警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推动区级职能部门资源和力量下沉,真正做到“一吹就到,一应就办、一办就成”。
6月18日,肃州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摄
多元解纷“一站式”
2024年12月,肃州区某热力公司负责人因居民许某拖欠该公司两年取暖费未缴纳,来到肃州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区综治中心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对此,区综治中心住建纠纷调解室介入调解,组织矛盾双方“背靠背”了解事实经过,“面对面”商讨解决方案,通过多方专业解读与耐心疏导,双方最终放下对立情绪,达成和解协议,矛盾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这起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肃州区构建多元解纷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肃州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平台统筹作用,通过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人社、住建、卫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行业部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提出专业性意见建议。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两代表一委员”的独特作用,形成了群防共治的良好氛围,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数智服务到身边
“只要填上姓名、联系方式和要反映的内容等信息就可以了,非常方便。”6月11日,肃州区西文化街社区的张女士介绍说,她想反映楼下大排档深夜噪声扰民问题,通过“肃州管家”小程序“我要爆料——诉求办理”填报信息后,时隔不久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肃州区综治中心积极探索数智赋能与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推动服务模式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依托“平安甘肃”、警调对接等平台汇聚各类信息,研判后下发风险提示函,推动风险闭环管理。
同时,通过对12345热线和现场受理的诉求等数据的深入挖掘,精准分析出高频矛盾风险点,提前介入采取措施,实现问题源头防控,极大提升了服务的前瞻性与针对性。肃州区综治中心还开发了“肃州管家”App,开通线上问题反映、咨询等功能,实现问题受理登记、分类流转、多元化解、跟踪督办、回访反馈各环节线上运行,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一键直达、一诉就办、一办就成”。
大量数据的汇聚为全区矛盾纠纷处理提供信息支撑,不仅实现矛盾风险“早发现、早干预”,而且让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便捷服务。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科技赋能不仅缩短了服务半径,更重塑了基层治理的逻辑。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判矛盾风险,用数字化流程提升处置效率,对群众的期待积极回应。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