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网格员入户走访群众(资料图)。
玉门市政法干警进网格化解矛盾纠纷促和谐(2024年8月拍摄)。玉门市委政法委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近年来,玉门市秉持“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效为先”理念,持续巩固深化全市综治中心建设成果,着力打造集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排查问题、交办督办、研判分析、信息化等于一体的“1+N”规范化实战化治理平台,实现了综治机构由散到合、治理队伍由弱到强、数字赋能由浅到深的转变,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聚力夯实主动创稳底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024年,玉门市综治中心被省委政法委命名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基层单位;3个典型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聚焦“四调”对接
打造“玉事好商量”调解品牌
“感谢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我心里这20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近日,在玉门市综治中心调解室内,当事人握着首席调解员朱建祥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这起长达20多年的矛盾纠纷能顺利化解,是我市开展‘四调对接’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倾心打造‘玉事好商量’矛盾纠纷调解品牌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玉门市综治中心主任王晖说。
进一扇门,解万般事。玉门市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诉调对接、信访服务、检察服务、心理服务、综治中心7个中心一体化运行,形成“一中心多用、多中心合一”的便民服务体系。
采取前端窗口服务和后端跟进化解结合,设置综合服务大厅和信访矛盾调处区,配套诉前辅导、诉调对接、信访、速裁复议、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等功能室,打造“前店后厂”调度解纷新模式,协调推动群众反映矛盾纠纷的统一登记、依法流转、督促落实。
以创建“玉事好商量”品牌为抓手,综治中心组建7个调解室,聘请8名专职调解员,建成医患、道交、物业、劳动等8个专业调解委员会,打造“老马会客角、铁人说事室、罐罐茶室、乡贤调解室”等10个调解阵地,命名“世宽调解室、学礼调解室、张小飞调解室”等14个个人品牌调解室,有力保障了调解工作正常开展。采取事前劝解、事中调解、事外和解等多种手段,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到位,由“事找我”到“我找事”方向转变。
通过“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协同发力,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近600件,其中诉调对接分流率72%,调解成功率达84%,工作逐步呈现调撤率上升、社会满意度上升、诉讼率下降、涉诉信访下降的“两升两降”良好发展趋势;警调对接实现“现场调解+联动化解”无缝衔接,现场调解129起,后续联合化解71起,化解率达99%;访调对接推动申诉求决类信访矛盾全量导入调解程序,优先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检调对接立足案件事实,借助社会调解力量,在检察诉讼环节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聚焦“五员共治”
构建立体化网格服务体系
“我家楼门前路灯不亮了,能不能联系物业尽快修好?”3月8日,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兰新社区网格员张帆在日常走访中遇到居民反映问题,遂耐心地记录下问题的详细情况,并立即联系物业安排人员前去查看。当天晚上,修好的路灯又一次照亮居民回家路。
玉门市以网格化为切入点,划分170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170名、网格工作辅助人员434名,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服务管理向精准化发展。
坚持科学“建”网,健全网格动态管理机制,创新“问题分级处置”模式。以“网格规范化、治理精准化、指挥一体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为目标,紧扣民生需求,优化服务效能,做实做细民生“微服务”。
由网格员定期收集网格内群众意见和诉求,小问题直接在网格内解决,网格员无法处置的问题则及时上报村(社区),由村(社区)直接处置或继续上报乡镇(街道)协调处理,确保小问题不堆积、不扩散,大问题及时解、有方解。通过统筹发挥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网格员、业委会成员、物业管理员“五员”的引领作用,积极调动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切实增强社区凝聚力,推动社区和谐发展。
由“五员”牵头组建“红色先锋服务队”,带头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常态化开展对违停、乱丢垃圾、占用消防通道等不文明行为的劝导,定期开展义务巡逻,第一时间调解矛盾纠纷、服务特殊群体、消除安全隐患,解决小区居民各种需求,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深入开展以“五事五议五办”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积极建立乡贤论事、群众说事、百姓议事、妇女商事等自治组织,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同时,发展公益慈善、扶老助困、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入专业社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让服务群众和治理工作不再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实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聚焦“一网通办”
破解信息化治理智慧密码
玉门市积极推进“互联网+数字治理+服务体系”深度融合,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扁平化管理”的原则,研发了“活力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和微信小程序,纵向链接基层网格员直达村组和社区楼院,横向链接住建、民政、交通、市场监管等31个政府职能部门。
网格员通过入户、巡查、处置、报告等途径收集各类信息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第一时间分流交办至各职能部门,构建“集中受理、统一分流、全程监督、闭环运转”为一体的扁平化网上网下协同工作体系,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实现事件态势及时研判、指挥处置快速落实提供平台服务。
“我昨天通过扫企业码,反映了自己被拖欠工资的事,玉门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联系了我,帮我追回被拖欠工资,真是太感谢了!”3月13日,玉门建化园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刘某说。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度和便捷性,玉门市综治中心积极推广企业码运用。企业通过扫描专属企业码,可在线享受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等多项服务,并通过分析研判、分类交办、难题会办、跟踪督办等流程,从而实现简单问题即时办理、一般问题限时办理、复杂疑难问题“会诊”办理。企业码还具备问题反馈功能,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扫码进行咨询、求助、投诉举报等事项,综治中心会及时进行转办和跟踪督办,确保员工诉求得到有效回应。
“自今年1月开始,我市平安指数预警各乡镇邻里纠纷、劳务纠纷数量明显上升,综治中心立即下发工作提示函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行动,并督促乡镇开展法治宣讲、现场座谈、以案释法等普法活动,切实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玉门市综治中心干部刘伟说。
玉门市“活力网格综合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共收集各类事件问题、居民群众诉求148万件,通过持续监测矛盾纠纷核心业务数据,及时全面掌握矛盾纠纷总数、类型及演进规律,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科学指导。
依托信息系统采集的交通、治安、舆情、公共安全等十大数据,通过分析将其转化为“平安指数”,形成预警提示、关联分析、趋势研判等,实现纠纷信息及时收集、统计数据的实时查询,推动影响平安建设的突出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现如今,“平安指数”已成为玉门市平安状态的“晴雨表”、社会风险的“预警器”、辅助决策的“信息库”。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