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渠村:法德并举扮靓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5-07-09 07:29:01     来源:甘肃法治报

“自从村里建了家风家训馆,我们常来参观学习,明白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遇到问题也更懂得互相体谅了。”近日,在酒泉市肃州区铧尖镇小沙渠村家风家训馆里,村民梅晓婷介绍说,在这里大家学到了许多家风家训知识。

据了解,近年来,小沙渠村坚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法治保障乡村善治,助推乡村振兴,形成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小沙渠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文明村。

依法治村,夯实治理根基

“多亏了村里的法律顾问,要不然我这辛苦钱可就打水漂了!”村民任兴刚激动地说。

任兴刚之前给别人打工,工程结束后,对方却拖欠了他3个月的工资。任兴刚想起村里公示的法律顾问信息,便联系了甘肃长治律师事务所律师。在律师的帮助下,任兴刚通过法律途径拿到了工资。

为加强依法治村,小沙渠村健全完善了32项村规民约等制度,及时公开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代表评议并积极整改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村里开设“法治讲堂”,精心制定授课计划,邀请镇村干部和公检法工作人员开展法治培训。

此外,小沙渠村还聘请酒泉正天和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法律顾问,公示其姓名和联系方式,建立法律顾问微信群,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及时解答群众问题。

德法并济,共促乡村振兴

“现在村里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更愿意讲道理、守法律。”小沙渠村调委会主任刘玉琴介绍说,前不久,村里两户村民因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发生了冲突,她和调解员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们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双方达成和解,不仅解决了用水问题,还避免了矛盾的升级。

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村里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村、组二级调解网络建设,配齐配强村调委会和村小组人民调解员。同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制度、“四定一包”制度和年终考核督查等制度,做到“一般矛盾纠纷不出组,重大矛盾纠纷不出村”。

在德治建设上,小沙渠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建成2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健身广场,打造50米精神文明长廊,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示范点。村里还积极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