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反映员工工资结算等问题,得先找企业,再等园区管委会协调,现在扫码直接提交,就有人联系解决!”5月13日,玉门市建化园区职工刘某对“一企一码”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建化园区发生了一场“指尖上的变革”,一张巴掌大的二维码化作政企互动的“数字桥梁”,从劳资纠纷现场到工伤认定咨询台,企业和职工不再疲于奔波,只要关注“一企一码”,指尖轻点便能直通服务“快车道”,打造了“码上智治”的智慧引擎。
码上连心:诉求直达,零时差响应
以前办个事要跑断腿,现在扫个码就搞定。如今,在玉门市建化园区,这样的感慨正成为企业职工的日常。一张小小的二维码,打破时空界限,让工伤处理、劳资调解等难题实现“秒级响应”。
玉门市综治中心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专属二维码,这张小小的二维码,就像一个便捷的“服务窗口”。职工通过手机轻轻一扫,人员登记、政策咨询、法律服务、投诉举报等10余项服务申请便可实时发起。
系统按照“简单问题即时办、一般问题限时办、复杂问题会诊办”的分级处理机制,如同一个精准的“派单员”,将诉求准确地派至相关部门。
自“一企一码”推行以来,园区90%的企业完成注册,累计解决32件劳务纠纷、工资结算等急难愁盼问题。
码上通办:闭环服务,跑出加速度
“一企一码”高效运行的背后,是一套完善的“线上线下融合、部门协同联动”治理体系。玉门市综治中心依托活力网格管理平台,为企业构建起“分析研判—分类交办—难题会办—跟踪督办”的全流程闭环机制。
线上,通过大数据分析高频诉求,精准洞察企业的共性需求;线下,法院、公安、劳动监察、应急管理等7个部门入驻园区综治中心,还设立企业微中心,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
4月9日,玉门某企业员工张某通过企业码反映“工伤认定流程复杂”,系统立即触发“部门会办”机制,玉门市综治中心迅速协调人社部门上门进行“一对一”政策解读,同时在企业微中心开设专题普法课堂。
这种“码上发起、云端流转、线下办结”的模式,让政策落地效率提升60%,问题解决周期平均缩短40%,实现“数据多跑路、员工少跑腿”。
码上赋能:营商升级,激发新活力
“一企一码”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度融合,其价值远超问题解决本身。
3月24日,玉门某生物科技公司员工通过“一企一码”投诉“工资拖欠”,玉门市综治中心借助活力网格管理系统,快速联动劳动保障部门介入调解。
园区建立涉企纠纷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高频问题,实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调解,园区涉企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2%。
园区综治中心通过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组织相关部门会商研判,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企业微中心则专注收集企业内部员工诉求,协助开展纠纷调解、安全防范、法治宣传等工作,真正做到了企业问题“小事不出微中心,大事不出园区综治中心”。
小小二维码,现在已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护航码”、政企同心的“连心码”,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