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联动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玉门市着力打造“双中心”互促共治格局

发布时间:2025-01-13 17:00:15     来源:甘肃法治报

  “两个中心相距不到100米,办事真是太方便了!”1月8日,玉门市新市区居民赵某高兴地说。

  当天,赵某因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到综治中心参加诉前调解,调解协议达成后进行了司法确认。赵某当场交付了剩余房款,走出综治中心大门步行不到五分钟,就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过户手续,真是既方便又快捷。

  2024年10月以来,玉门市着力打造综治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双中心”互促共治格局,以“便民”为核心、以“安民”为保障、以“助民”为动力、以“乐民”为载体,推进“双中心”协同联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协同联动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原地

  2024年11月26日,玉门市新市区街道人民路社区居民胡某和徐某利发生邻里纠纷,同时还涉及房屋改造、违建等与行政审批相关的问题。玉门市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处理过程中,迅速将相关情况告知了政务服务中心的住建、自然资源等对应窗口,窗口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反馈该房屋的原始审批资料、规划许可等信息,为综治中心后续的调解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玉门市“双中心”搭建了高效的协作配合机制。综治中心整合了司法、公安、人社、信访、律师、社区工作者等各方力量,在面对复杂矛盾纠纷时,派出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和司法工作人员进行调解。行政服务中心则抽调具有专业知识的业务骨干,如处理经济纠纷时,邀请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制定调解策略,依据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人情事理,对纠纷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双方人员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调解成功率。

  纠纷调解成功后,综治中心负责监督调解协议的执行情况,行政服务中心则在涉及证照办理、手续变更等方面提供便利。

(AQEY配图)协同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37952257)-20250113155851

2024年12月3日,玉门市“双中心”相关窗口工作人员在一起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玉门市委政法委供图。

无缝衔接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4年12月17日,玉门市玉关路社区居民张某林和李某霞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解除了婚姻关系。因为涉及到不动产变更和户口变动。综治中心联系政务服务中心的房产交易窗口提前介入,告知群众办理过户所需的材料清单。调解完成后,张某林直接在行政服务中心完成产权过户和户籍变动,实现业务办理的无缝对接。

  2024年10月28日至29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长根在酒泉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政务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双中心”互促共治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玉门市综治中心立即行动,多次与政务服务中心联系沟通,全力探索推进‘双中心’协同联动的实战合作,积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玉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中心主任王晖表示。

  玉门市“双中心”对涉及群众办事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整合,绘制联合办事流程图,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

  在两个中心分别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满足群众需求。窗口整合了多个部门的业务,群众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申请,即可实现多项业务的办理,让群众办事找得见门、找得对人、办得成事。

  如群众办理创业相关事务,涉及企业开办、税务备案、社保开户等,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窗口办理。综治中心则协同提供政策咨询和风险预警服务,保障安心创业。

勠力同心

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玉门市“双中心”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线上,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业务的受理和审批,综治中心则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指导等服务。线下,加强两个中心的引导标识设置,安排专人引导群众办事。同时,定期开展线下集中服务活动,将“双中心”的服务延伸到社区、乡村,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双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双方的联系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双中心”协同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双中心”积极开展宣传引导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服务内容、办事流程和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双中心”服务的知晓率,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玉门市‘双中心’通过一系列协同服务合作的具体做法,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玉门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安建云说。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