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实战化”彰显为民服务保障力 ——瓜州县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2-28 10:04:28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日,受极端沙尘及大雪寒潮天气影响,大量返疆旅客滞留酒泉市境内G30连霍高速路段。在急需服务保障的时刻,瓜州县网格员队伍闻令而动,化身信息传递员、爱心服务员、交通疏导员、住宿联络员、物品代购员,为滞留旅客提供温情服务。这是瓜州县基层社会治理“四个实战化”运行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瓜州县进一步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信息平台实战化、综治中心实战化、矛盾调处实战化,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彰显为民服务保障力。

抓细网格服务

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

瓜州县紧盯“精细化、全覆盖、明责任、打基础”目标,分三类对现有党建、民政、信访等网格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划分城市、农村、专属网格246个,按照“1+N+N”模式,配备专职网格员246名、辅助网格员551名和维稳网格员75名的网格员“三支队伍”,明确网格员“职责”“服务”“考核”三张清单,推行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季培训、年评优工作机制,督促网格员全面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和为民代办帮办服务等工作,有效提升网格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返疆旅客滞留期间,网格员队伍迅速行动,通过网格微信群、物业群发布住宿消息,动员居民群众接受滞留旅客,开展街面“敲窗”提醒等服务,确保不漏一人全部安置,用实际行动诠释职责担当。

深化数据赋能

推进信息平台实战化

创新开发瓜州县“码上说、马上办”民情直通平台,广泛动员群众通过“扫码”进行信息爆料、诉求上传,由对应辖区网格进行快速办理,实现纠纷诉求“一码说”,中心承接“马上办”,群众干部“一体防”。依托应用联勤联动、平安甘肃、陇情E通信息平台,紧盯火灾、治安、刑事、信访等7大类35项指标的平安瓜州指数,对案事件频发、高发的单位和领域,发布单项预警,形成关联分析、趋势研判、预警提示、交办整改“四项机制”,全链条推动平安建设突出问题发现及时、化解有力,真正使“平安指数”成为全县平安状态“晴雨表”、社会风险“预警器”、辅助决策“信息库”。

2月17日8时,瓜州县委政法委收到星星峡高速公路受大雪天气影响实施交通管制的信息后,发布交通预警,协调公安、高速交警、应急、文旅等部门开展交通疏导、联系宾馆酒店、协调救援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向社会面及时发布酒店住宿、公共场所开放等信息,引导滞留旅客进入城区后能够及时找到安置场所,确保了信息渠道畅通、应急处置有力。

建强服务阵地

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

瓜州县高效整合综治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资源,推动建立“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服务平台,健全“一厅+六室+多窗口”功能模式,设立群众接待大厅、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六大功能室,开设诉求受理、诉调对接、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公证服务等10个服务窗口,入驻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及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15名工作人员开展各类诉求服务,15名律师轮驻值班、32名法学会专家提供随叫随到法律服务,全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诉源治理

推进矛盾调处实战化

瓜州县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特色品牌创建工程,深入开展“诉调、警调、访调”一体化推进。统一规范警调对接“流转单、流程图、责任表、工作台账”。聚焦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成立了“聂建伟调解室”“毛新春调解室”等11个特色调解室,形成了“广事好商量”“流动小板凳”“三孝调解堂”“乡贤调解室”等15个特色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品牌。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为平安瓜州建设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张苏红)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