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门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平台建设突出“联” 做好“基础文章”
玉门市坚持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法治保障、社会参与、多元化解”的工作模式。以“六有八化”为标准,建成高标准市级规范化综治中心1个,建成规范化乡级综治中心16个,建设村(社区)综治中心79个,2023年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2414件,调处2385件,调处率达到98.8%。
调解队伍突出“能” 做好“人才文章”
玉门市建成调解委员会116个,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992名,人民调解组织覆盖率100%。市级中心组建调解室7个,聘请首席调解员2名、特邀调解员2名、专职调解员1名,建成医患等专业调解委员会8个。乡村两级中心充分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乡贤里老、法律志愿者,打造“铁人说事室”“罐罐茶调解室”等调解阵地10个,命名个人品牌调解室14个,行政管理力量、基层自治力量、社会调解力量协同发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协同机制突出“合” 做好“联动文章”
玉门市探索建立“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警调对接”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模式,推动人民调解与法院、检察院、信访、公安等部门联调联动。坚持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多层次化解诉前隐患纠纷,推动矛盾纠纷由“终端裁决”向“源头预防”延伸,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2023年以来,诉前分流案件1460件,占民商事受理案件(2952件)的49.5%,诉前调解成功案件783件,调解成功率53.6%,较去年同比上升27%。(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