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申报慢病卡的,把原件准备好就行。”天气寒冷,村里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要申报慢病卡,但是不便出行,瓜州县瓜州镇头工村网格员何旭就挨家挨户收集资料,完了再统一送到镇民政办办理。
第一时间掌握民情,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第一时间精准服务。在瓜州镇像何旭这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最基层,成了群众最信赖的“贴心人”。
上下联动 打造网格治理运行新模式
瓜州县瓜州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确保“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进网格”。
着力提升网格治理能力,建立健全了乡镇、村(社区)、网格三级治理体系。通过每日采集汇总信息、每周召开例会、情况随时汇报等方式,做到“三知三清”,知重点、知责任、知办法,清底数、清动态、清隐患。
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定点包联4个村和1个社区,46个村民小组,坚持一线走访、一线检查、一线部署,每月就基层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治理工作进行调研督导,并召开联席办公会,就各村推送的问题建议,以及县督查督导组反馈的问题,梳理汇总,分析研判,制定解决办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切实避免问题久拖不决、小问题酿成大事件。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闭环管理,反馈问题限期清零销号。
织密组织 实现党建引领网格全覆盖
“这些是我今天收集到的信息和处理的问题。”史建强是瓜州镇瓜州村副主任,同时,也是瓜州镇瓜州村第二网格的一名网格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查自己的网格,通过走访,查看是否有安全隐患,是否有矛盾纠纷等问题。
史建强助群纾困的背后,是瓜州镇探索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构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网格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今年,瓜州镇构建“行政村网格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小组”组织体系,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创新开设农垦社区专属网格,建立社区村民小组网格党小组。实现“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的基层党建引领全科网格治理目标。
健全制度 确保网格治理运行长效化
为保障网格治理合理运行,瓜州镇综治中心建立了定期学习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微网格党小组长工作汇报,分析研判网格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对群众的诉求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会商解决,确保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依托村党小组阵地,开展党员管理、政策宣传、村民自治、文明创建、服务群众、产业发展等六项行动进村组,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地听取群众对基层网格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实现组织协调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基层治理能力“三提升”。
梳理便民服务事项,制定代办服务清单,合理推行“群众点单、党支部下单、党小组接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紧贴群众日常诉求的民生服务事项,并通过公示栏或发放联系卡等方式,督促网格员亮出身份、接受监督,积极投身代办服务建设,全面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质量。
全民动员 推动网格治理成效大提升
为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瓜州镇纵向打通网格治理链,把村(社区)“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片区民警、医生、党员等纳入网格,分层分级建立网格治理工作微信群,按照微网格党小组负责格内信息、村网格党支部负责村(社区)内信息、乡镇综治中心负责乡镇内信息的要求和“一小时响应、两小时清底”标准对各级网格治理微信群规范管理。
建立“党委管村网格党支部、村网格党支部管微网格党小组、微网格党小组管党员、党员包群众”的全链条机制,做到“网格治理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确保基层网格治理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办理网格事务,及时受理、上报民意诉求,及时发现、报告问题隐患,及时反馈办理结果。瓜州镇坚持“党建+网格”的治理模式,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大力营造了“事在网格办、人在网格练、才在网格选”的良好氛围,全力以赴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李红星)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