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积极推进诉调对接与网格深入融合

发布时间:2023-11-12 22:27:25     来源:法治甘肃网

深入推进诉调对接  全力夯实主动创稳根基

——酒泉市肃州区积极推进诉调对接与网格深入融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流转诉调对接矛盾纠纷案件1560件,经当事人同意调解639件,诉前调解成功442件;流转警调对接矛盾纠纷340件,办理274件……

今年以来,酒泉市肃州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抓前端、治未病”的诉调对接新模式,坚持“把力量向网格下沉、把纠纷向诉外分流、把矛盾在诉前解决”,持续深化“四网融合”社会治理改革、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集散地”,有效防范、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不断夯实主动创稳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四网融合”治源头

把诉源治理作为诉调对接的“前端工程”

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肃州区先后制定下发“警网融合”“司法行政并网融合”“法网融合”“检网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工作职能、人员力量与网格制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四网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252名民辅警、检察官、法官和专业律师下沉城市各级网格,充分发挥懂法律、会调解、专业化的优势,会同636名城市专职网格长、893名农村网格长,严格落实每月全覆盖入户巡查任务,全面排查网格内易引发案(事)件的矛盾纠纷,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网格。

树立推广“小板凳议事会”“红色物业”“肃州管家”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常态化开展“网格志愿服务”“我当一天网格长”等治理活动,以多元方式在源头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薪资拖欠、民间借贷、物业合同等方面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

在综治中心和信访接待大厅设置“访诉调”对接岗,探索以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无缝对接和“一条龙”服务模式,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

“一站受理”抓化解

把联动化解作为诉调对接的“系统工程”

由肃州区法院派员入驻综治中心,固定专职人民调解员3名、轮驻人民调解员15名,建立诉调对接工作站。

吸纳各职能部门121名专业工作人员,分类组建物业管理、供暖、劳资、婚姻家庭、食药安全、消费、环保、医疗等行政类纠纷调解委员会15个,建成损害赔偿(医疗)纠纷调解室、房屋质量(物业、供暖)纠纷调解室、安全生产事故纠纷调解室和一站式多元线上解纷调解室等10个矛盾纠纷调解室,以诉调对接工作站为枢纽,着力打造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诉前调解工作体系。

联通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网格通APP和“肃州管家”微信小程序,打通民意诉求反映一网受理渠道,对网格长采集上报、12345热线投诉、110警情流转、诉调对接分流、群众网络爆料等多种形式收集的服务诉求和矛盾纠纷,实现一网受理、统一交办,做到线下有场地、线上有阵地。

突出“综治中心统筹、事权部门为主、相关单位辅助”部门联动,以“常驻、轮驻、随叫随到”三种方式,保障“一站式”“一揽子”“一条龙”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落实。住建、人社、妇联、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5名调解人员常驻区综治中心,文旅、应急、农业农村等部门116名调解人员轮驻区综治中心,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统筹调度政法单位、政府各部门和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组织及社会组织等各方调解力量,做到部门联动、矛盾联调。

“疏导分流”减诉累

把分流化解作为诉调对接的“疏导工程”

肃州区综治中心与区法院、法庭建立诉调对接机制,通过中心对中心、派单加认单的方式,积极搭建“分层递进、便捷顺畅、合法高效”的诉调对接平台,形成“集中受理、统一分流、全程监督、闭环运转”为一体的扁平化网上网下协同分流工作机制。

探索完善诉调对接联席会议、特定案件调解前置、案件调解指引、司法确认衔接等制度,建立一般矛盾纠纷、重大或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移送同级综治中心调解的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以对接流程、案件分流、矛调阵地、人员管理、调解程序、卷宗归档等“六规范”,确保综治中心流转得矛盾纠纷有人调、调得了、调的好。

立足提升调解员工作能力、调动调解员工作热情和提高调解案件质量,规范调解补贴奖励标准,落实个案补贴制度,实行调解员定期培训,探索调解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全力打造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审判在后”的诉源治理体系,切实推进主动创稳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