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事不出格 大事不出镇
——玉门市健全“四诊”机制分层化解矛盾纠纷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刘丽莉
5月18日,玉门市黄闸湾镇泽湖村两户人家吵吵嚷嚷,言语间充满“火药味”。网格员刘登宏上门了解情况,得知两家人因琐事发生邻里纠纷。刘登宏组织双方开展网格内“首诊”调解,促使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健全完善网格“首诊”、村(社区)“会诊”、镇(街道)“督诊”、市级“终诊”四级分层化解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全域摸排,网格“首诊”
去年5月初,新市区街道北街社区陈女士与房东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并按照合同要求预先支付了2000元的押金。今年5月11日陈女士准备退租时,房东以家具受损为由,想要扣留其押金作为家具维护费。经网格员耐心调解,争议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陈女士支付500元作为家具损坏赔偿费,房东也当场退还剩下的1500元押金。
玉门市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面小、反应快的特点,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婚姻家庭、情感纠纷、邻里纠纷为重点,开展“拉网式、兜底式、全覆盖”排查,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组织专职网格员、网格工作辅助人员、乡贤调解室、“百姓评理说事点”等力量通过思想教育、讲解法律政策、帮扶解决困难等方式在网格进行“首诊”,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就地化解,实现“微事不出网格”。
多方参与,村(社区)“会诊”
“在村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张某拖欠我的5600元劳务费终于结清了,太感谢了!”近日,下西号镇石河子村村民赵女士说。
为整合村(社区)社会治理资源,玉门市立足现有条件,采取单独建设或与便民服务大厅合并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建成村(社区)综治中心58个,对于网格员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及时受理、协调解决。
村(社区)综治中心积极组织村干部、专职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民辅警、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相关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联合调处,遇到疑难问题逐级上报,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指导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村”。
整合力量,镇(街道)“督诊”
“5年的老纠纷调解了,把我心底多年的心愿解决了,真是太谢谢党委政府了。”4月26日在玉门市花海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门的共同参与下,花海镇疙瘩井农场务工人员聂某与侍某的赔偿纠纷案件得到成功调解,双方多年的积怨得到化解。
目前,玉门市在12个乡镇、3个街道全部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内设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工作室、远程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等,同时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民政、法律顾问等力量进驻中心,联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镇(街道)综治中心对村(社区)上报的矛盾纠纷进行会商会办、归口化解,限时办结,集中反馈。对于复杂疑难的、难以化解的书面移交市社会治理中心化解或申请指派相关行业部门骨干、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指导协助化解,实现“大事不出镇”。
协同联动,市级“终诊”
“前期已经协调好几次都无法达成协议,到市上就一次调解成功了,真是感谢你们啊!” 5月24日,在玉门市社会治理中心参加调解一起因工伤引发矛盾纠纷的一方当事人说,他们达成的调解协议还进行了司法确认,谁都放心了。
在玉门市社会治理中心,下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活力网格管理中心)5个分中心,通过整合入驻法、检、公、司及人社、信访等13个部门48名工作人员,承担20项工作职责,成立3个首席调解员工作室和8个专业调委会,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联动机制。对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该中心通过开具协作联系单、委托调处函、调处回复函等形式,加强进驻中心各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调处化解,做到“一扇门进出、一体化联动、一揽子调处”,让中心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