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一街道一特色,社会治理品牌遍地开花

发布时间:2023-04-19 17:39:06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玉门市各街道按照“三级中心一张网”的总体要求,坚持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样板网格打造作为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深入开展“一街道一品牌”创建活动,一个个“社会治理”新品牌精彩亮相,一个个更高品质、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生活社区,让群众点赞的同时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新市区街道:打造“红色物业”赋能社区治理

  “谢谢网格员和物业人员,不然我家就被水淹了”,张大爷激动地说。近日,新市区街道铁人路社区网格员联合物业人员,共同解决了一起因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获得群众的交口称赞。

  玉门市新市区街道积极摸排辖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情况,把符合条件的优秀物业工作人员纳入网格管理,共同研究解决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力量纳入“红色物业”体系,定期召开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会,合力推进解决小区内重要事项和复杂问题,切实把居民的事解决在家门口。建立物业服务“日抽查、周通报、月排名”和物业企业“红黑榜”监督管理制度,对服务水平差、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企业进行通报曝光,列入“黑名单”,今年曝光物业企业2家,受理投诉286件,化解率达到96%。

  社区吸纳懂政策、有能力、有威望、有热情的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担任社区“红色物业监督员”,示范带动其他业主按时足额缴纳物业费,合理合法处置相关矛盾问题,带动更多居民由“居住其中”到“参与其中”。

  组建“红色先锋服务队”,分别认领政策宣讲、法律服务、公益活动等10类志愿服务岗位,及时为居民解决物业费、电费缴纳,房屋水电暖问题,常态化为残疾人、高龄老人开展上门办理水卡和物业费代缴服务,对困难人员免交、缓交物业费等。同时,寓管理于服务,在精细服务中全覆盖排查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小区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对社区和“红色物业”的认可度明显提升。

饮马街道:有困难找“老马”

  谁家水龙头坏了、下水不通了,他上门帮忙修;哪个孤寡老人几天不见出来晒太阳,他就主动去探访;哪家晚辈不孝敬长辈,他都亲自过去说服教育…… 他就是玉门市饮马街道的网格员马福,虽不再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但是社区群众还是习惯叫他“马书记”或亲切地叫他“老马”,大家伙儿也习惯了有困难找“老马”。

  近年来,饮马街道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我以社区为家”的治理理念,以基层民主协商为抓手,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注重引导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做到了及时感知居民的烦心事、闹心事。先后建立完善了“小圆桌”红色议事会居民说事平台、打造了“民生茶馆”自治品牌、创新“三团播报”六步议事法等,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活力,实现了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以马福为主的“老马会客角”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就是饮马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之一,该平台依托饮马街道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阳光活动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小课堂、网格积分超市、老兵之家等功能区,聚焦“亲民化”路线,吸纳了5名德高望重的优秀党员担任调解员,构建“网格+调解”“政府+民间”“行业+专业”等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处置成功率达98%。

黄花街道:“三线工作法 ”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年来,黄花街道着眼基层,用力基层,以党建领航社会治理,紧贴一线服务民生。

  调查研究在一线,掌握民情零遗漏。街道加强构建信息双向大畅通机制,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以“两微一抖”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发挥已有的社区居民QQ群、公众号、群众热线等信息反馈平台作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学习调研活动,广泛收集各类民情信息,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全面排查稳定隐患,牢牢掌控风险源头,真正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数。

  共建联动在一线,齐抓共管零盲区。街道党工委全面推进与驻黄单位、企业及各领域互联互动、共建共享,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和政法联席会议制度,并与社区在内的10个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书,共同构建街道“大工委”新格局,切实增强了街道党组织的组织力和统筹协调功能,提升党组织领导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落实工作在一线,全面服务零缺失。针对辖区居民的需求,建设完成一个街道综治中心、一个政务服务大厅、三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四个居民活动室,新建占地1598㎡的文化健身广场和党史文化主题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群众文娱生活,实现了街道社区“一站式”接待、“一体化”服务目标。通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活动,全面掌握辖区1576户、3546名常住居民情况,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联系街道职能部门、社区医院、派出所等11个单位,对群众需求采取精准化服务,“零距离”帮扶,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和群众满意度,切实维护了和谐稳定。(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刘丽莉

责任编辑:韩小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