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稳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1 15:15:07     来源:甘肃法制报

“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酒泉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持续强化事项梳理、平台建设和实体场景应用,“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全方位梳理审查科学确定试点事项

坚持“全区域、全覆盖、无遗漏”原则,组织各单位、各行业对本单位、本系统办理的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清单之外无证明”。按照不低于所办理事项10%的要求确定试点事项比例。酒泉市“无证明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各专责组骨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对各单位报送的试点事项进行逐项审查、论证和评估,共提出修改意见1300余处,在充分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将全市办理的绝大部分高频事项补充纳入此次试点事项,初步形成《酒泉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市级试点事项清单》和《酒泉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县级试点事项清单》。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审查服务事项3006项(市级1526项、县级1480项),初步确定市级43家单位办理的321项、县级办理的327项服务事项作为试点,分别占市、县办理事项总量的20.6%和22%。

拓展信息归集共享加快推动应用平台

工作中,持续完善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归集数量和类型,对照服务事项和已上云政务信息系统清单,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以库表、接口、文件等共享方式,加大数据归集共享力度。积极申请国垂、省垂信息系统数据回流,进一步丰富数据来源渠道,扩大以数据共享实现“无证明”事项办理范围,切实提升数据共享支撑“无证明城市”建设能力。截至目前,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归集数据总量突破54亿条。持续优化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模块,切实发挥其数据共享枢纽作用,建设“无证明城市”应用平台,联系对接国内一流软件公司,就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进行线上沟通交流,并通过实地学习考察,起草完成《酒泉市“无证明城市”应用平台建设方案》,基本确定“无证明城市”应用平台的建设内容,为全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深化信用应用场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深入调研对接市县两级各类行政管理和特定领域信用信息,全面推进信用信息提质增量扩面,根据数据归属权限列出责任清单,明确数据标准及报送时限,建立部门(单位)间证明材料协同工作机制,不断拓宽信用信息归集渠道。截至目前,酒泉市信用平台累计归集入库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行政管理、司法判决及执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水电气暖缴费欠费、仓储物流、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各类信用信息2.4亿条。投资12.7万元开发完成酒泉市政务服务平台信用查询服务端口,将企业综合信用评价结果等相关信用信息推送至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已向市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交数据共享接口并完成挂载,目前接口调用正常。同时,积极与信用平台及网站运维公司签订数据安全保护协议,规范开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和异议信息处置工作,目前已通过信用协同工作平台指导帮助471户企业修复行政处罚信息。

改进窗口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依托“甘快办”政务服务APP、自助终端查询机等设备,积极开发应用场景,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向基层、移动端延伸,上线了不动产信息查询、公积金、婚姻信息查询等功能,开通了“电子驾驶证”“电子社保卡”等便民服务,持续开展“三减一优”流程再造,不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群众办事体验。目前,全市依申请事项平均跑动次数0.01次,承诺时限压缩91.6%,即办件率86.6%,平均材料数3.2件,各项指标在全省事项管理系统中均位前列。加快电子证照数据的入库归集和实际应用,组织相关部门、县(市、区)对毕业证、学历证书等数据进行了录入,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206类、131.3万个电子证照的汇聚和5564项政务服务事项的证照关联工作。加大电子签章的归集应用,已完成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单位)共5122枚电子印章的收集和录入,并对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和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印章进行了收集,进一步提升了电子签章率。(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