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搭建服务大平台
——玉门市党建引领“微自治”激发治理“大效能”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刘丽莉
近年来,玉门市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化、微自治”为抓手,利用基层小网格搭建服务大平台,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中心户”安在楼组里,搭建起以村民小组或单元楼道为“微单元”的“微自治”模式,推动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
以“微”系民,合理设置“微单元”
玉门市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按照“位置相近、互利互惠、群众自愿、组织方便”的原则,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全面激发“资源在网格整合、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彰显、民情在网格汇聚”的集成效应。
依托18个一级网格,84个二级网格,442个三级网格,组建网格党支部85个,党小组268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807名,建立起以村民小组或单元楼道为单位的“微单元”,按照“一网格一支部、一网格一主题、一网格一特色”设计路径,制定居民公约,建立“居民议事角”,方便社区治理、便民服务、活动开展等的进行。
通过党员“亮身份、亮特长、亮责任”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承担起政策宣传、为民排忧、民情收集、矛盾调解等工作,确保发挥“一网多能”“共治共享”的功能。
以“微”便民,精准解决“微事项”
玉门市全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机制,最大化吸纳党员、社工、义工等多方力量,积极组织动员乡贤、五老、志愿者等队伍参与社会治理,打造网格共治品牌。
不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鼓励居民将自己生活中亟需解决的小微困难通过手机APP进行上报,由网格员、党员志愿服务队、群众代表等进行认领,借力活力网格平台,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微事项”,真正做到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
以“微”聚民,共同凝聚“微力量”
玉门市发展公益慈善、扶老助困、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引入专业社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让服务群众和治理工作不再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在维护群众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充分凝聚群众力量,发挥群众特长,吸纳民力、吸取民智、汇聚民意。开展尊老爱老、“最美家庭”评比;组织“微奉献”公益活动,引导群众自治自议、向上向善,让更多居民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中,形成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凝聚起社会治理的微力量。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