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提供公平公正法治保障
将公平原则贯穿制度建设全过程,去除非法市场准入门槛,秉持平等保护、促进发展的立法理念,形成了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机制,健全完善项目策划、评估决策、推进落地的政策机制,重点围绕中小微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问题,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制定了《金昌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推进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创新提升发展的若干政策》等10多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落实中小微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全面保护中小微企业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类型的财产权。全面清理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20年共开展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2次,及时清理了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不利于中小微经济发展的相关行政规范性文件,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平等法治保障。
精准发力,推进减证利企便民措施
针对政务服务窗口效率低、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等影响营商环境,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金昌市大力推动简政放权。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有关决定,在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中,赋予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1037项行政审查权力,全面推行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实行承诺制、容缺受理和帮办服务。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按照“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总体要求和“市区一体建设”思路,将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和《金昌市全面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共清理全市自行设定证明事项256项,其中市级67项、永昌县125项、金川区64项。实行两批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共计133项,并在金昌市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切实避免中小微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会,对营商环境提出的建议重点督办,确保建议落实,进一步推动我市营商环境改善。
精准对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金昌市司法局组织全市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企业之间建立了“1+1”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主动靠前,有求必应,开展“法治体检”,当好“法律参谋”,围绕“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整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司法行政职能,积极打造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流转办”的一站式办理,降低中小微企业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
成立金昌市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着力化解涉及商会会员的各类民间纠纷,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便利化纠纷解决机制,大力发展商事调解,拓展商事纠纷调解领域,为金融、保险等领域经济纠纷的快速高效解决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更便捷的解决途径。
推进律师调解工作试点,提升市场主体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的便利度。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中小微企业劳动争议纠纷160余件。(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责任编辑:韩小月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